|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四、论文框架、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一)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 (二)研究难点 | 第18页 |
| (三)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独狼恐怖主义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 一、独狼恐怖主义的概念及特征 | 第19-20页 |
|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 | 第19页 |
| (二)独狼恐怖主义的概念 | 第19-20页 |
| (三)独狼恐怖主义的特征 | 第20页 |
| 二、独狼恐怖主义的类型 | 第20-21页 |
| (一)泄愤型独狼 | 第20页 |
| (二)报复型独狼 | 第20-21页 |
| (三)信访型独狼 | 第21页 |
| (四)病态型独狼 | 第21页 |
| 三、独狼恐怖主义的危害 | 第21-22页 |
| (一)影响政局稳定 | 第21页 |
| (二)扰乱社会秩序 | 第21页 |
| (三)造成严重伤亡 | 第21-22页 |
| 四、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的概念及特征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3-33页 |
| 一、我国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现状 | 第23-24页 |
| 二、我国独狼恐怖主义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 (一)缺少对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的系统防范 | 第24-25页 |
| (二)社区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存在疏漏 | 第25-26页 |
| (三)政府各部门协调不力 | 第26页 |
| (四)预警体系不完善,政府预警能力欠缺 | 第26-27页 |
| (五)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反恐协作能力不强 | 第27-28页 |
| 三、我国独狼恐怖主义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8-33页 |
| (一)政府和社会的危机防范意识薄弱 | 第28-29页 |
| (二)对独狼恐怖主义的行为认定尚不统一 | 第29-30页 |
| (三)缺少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的制度安排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国外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33-37页 |
| 一、国外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的实践 | 第33-34页 |
| (一)美国政府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经验 | 第33页 |
| (二)欧洲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经验 | 第33-34页 |
| 二、国外独狼恐怖主义治理对我们的启示 | 第34-37页 |
| (一)扼制极端思想的传播 | 第34页 |
| (二)充分发挥社会和民间力量的作用 | 第34-35页 |
| (三)对独狼分子实施恐怖袭击的前提与基础增强限制与管控 | 第35页 |
| (四)监控“独狼”的互联网踪迹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独狼恐怖主义治理的对策 | 第37-44页 |
| 一、提升危机意识,重视反恐演练 | 第37-38页 |
| (一)提升危机意识 | 第37-38页 |
| (二)重视反恐演练 | 第38页 |
| 二、完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 | 第38-39页 |
| 三、完善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 | 第39-41页 |
| (一)完善社会矛盾监测预警机制 | 第39-40页 |
| (二)完善社会矛盾调查处理机制 | 第40页 |
| (三)完善社会矛盾排查机制 | 第40-41页 |
| 四、重视独狼恐怖主义预警工作 | 第41-42页 |
| 五、重视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力量 | 第42页 |
| 六、完善政府部门治理体制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个人简历 | 第48-49页 |
| 攻读管理学硕士期间科研情况说明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