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背景分析 | 第14-18页 |
·“行政型治理”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 | 第14-16页 |
·外部治理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处于功能缺失状态 | 第16-18页 |
·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研究背景分析 | 第18-23页 |
·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成功是我国金融稳定的基础 | 第18-20页 |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是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方向 | 第20-21页 |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目前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 第21-2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与评述 | 第30-48页 |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及评述 | 第30-37页 |
·现代企业理论 | 第30页 |
·“内部人控制” | 第30-32页 |
·产权理论 | 第32-33页 |
·超产权理论 | 第33-34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4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4-35页 |
·内部公司治理、外部公司治理及外部市场治理 | 第35-36页 |
·盎格鲁-撒克逊治理模式和日耳曼治理模式 | 第36-37页 |
·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与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评述 | 第37-46页 |
·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 第37-41页 |
·上市银行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41-42页 |
·政治关联研究综述 | 第42-46页 |
·综合研究评述及研究趋向 | 第46页 |
·本研究的概要设计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典型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特征、比较及趋势分析 | 第48-56页 |
·英美银行治理模式 | 第48-49页 |
·德日银行治理模式 | 第49-51页 |
·东南亚银行治理模式 | 第51-52页 |
·转型经济银行治理模式 | 第52-53页 |
·典型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 第53-54页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发展趋势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演进与产权特征分析 | 第56-62页 |
·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历史演进之路 | 第56-59页 |
·国有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历史演进 | 第56-57页 |
·股份制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历史演进之路 | 第57-58页 |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未来研究之路 | 第58-59页 |
·中国上市银行产权特征与股权结构特征分析 | 第59-61页 |
·中国上市银行产权特征分析 | 第59-60页 |
·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特征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我国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效应研究 | 第62-75页 |
·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的效应及趋向 | 第62-63页 |
·研究模型的设计 | 第63-67页 |
·模型检验 | 第67-71页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67-68页 |
·变量取值说明 | 第68页 |
·样本特征分析 | 第68-70页 |
·回归分析 | 第70-71页 |
·结论分析与策略改进 | 第71-74页 |
·检验结论的分析 | 第71-72页 |
·董事会治理改进策略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我国上市银行独立董事治理效应实证研究 | 第75-89页 |
·上市银行独立董事及实施的特征 | 第75-78页 |
·研究模型的设计 | 第78-82页 |
·模型检验 | 第82-85页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82页 |
·变量取值说明 | 第82-83页 |
·样本特征分析 | 第83-84页 |
·回归分析 | 第84-85页 |
·结论分析与策略改进 | 第85-88页 |
·检验结论的分析 | 第85-86页 |
·独立董事治理改进策略的分析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我国上市银行监事会治理效应研究 | 第89-102页 |
·我国上市银行监事会治理效应分析 | 第89-91页 |
·研究模型的设计 | 第91-94页 |
·模型检验 | 第94-98页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94-95页 |
·变量取值说明 | 第95页 |
·样本特征分析 | 第95-97页 |
·回归分析 | 第97-98页 |
·结论分析与策略改进 | 第98-101页 |
·检验结论的分析 | 第98-99页 |
·监事会治理的改进策略分析 | 第99-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八章 我国上市银行经理层治理效应研究 | 第102-115页 |
·我国上市银行经理层治理特征分析 | 第102-105页 |
·研究模型的设计 | 第105-108页 |
·模型检验 | 第108-111页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108页 |
·变量取值说明 | 第108-109页 |
·样本特征分析 | 第109-110页 |
·回归分析 | 第110-111页 |
·结论分析与策略改进 | 第111-114页 |
·检验结论的分析 | 第111-113页 |
·经理层治理改进策略分析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九章 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治理效应研究 | 第115-127页 |
·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分析 | 第115-118页 |
·研究模型的设计 | 第118-122页 |
·模型检验 | 第122-124页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122页 |
·变量取值说明 | 第122-123页 |
·回归分析 | 第123-124页 |
·检验结果的分析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十章 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治理效应研究 | 第127-141页 |
·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分析 | 第127-130页 |
·研究模型设计 | 第130-136页 |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的实施现状 | 第130-131页 |
·政府参与下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1-132页 |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实施中政治关联的识别 | 第132-133页 |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要素结构分析 | 第133-135页 |
·政府参与下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实施效应模型的确立 | 第135-136页 |
·模型检验 | 第136-139页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136-137页 |
·变量取值说明 | 第137页 |
·回归分析 | 第137-139页 |
·检验结果的分析 | 第139-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十一章 政府参与下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 | 第141-148页 |
·政治关联视角下的治理改进 | 第141页 |
·行政任命视角下的治理改进 | 第141-142页 |
·政府参与下董事会治理的改进 | 第142-143页 |
·政府参与下监事会治理的改进 | 第143页 |
·政府参与下行长治理的改进 | 第143-144页 |
·政府参与下独立董事治理的改进 | 第144-145页 |
·政府参与下信息披露的改进 | 第145页 |
·政府参与下外部治理的启动和实施 | 第145-146页 |
·政府参与下“内部人控制”的重新审视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十二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48-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148-149页 |
·研究特色 | 第149-150页 |
·研究不足 | 第150-151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51-153页 |
附录 | 第153-166页 |
附录1:2014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排名 | 第153-154页 |
附录2:2014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排名 | 第154-155页 |
附录3: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董事会与监事会结构 | 第155-156页 |
附录4: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董事会出席会议情况 | 第156-157页 |
附录5: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年龄结构 | 第157-158页 |
附录6: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来源构成 | 第158-159页 |
附录7: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任职经历 | 第159-160页 |
附录8: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学历背景 | 第160-161页 |
附录9: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任职时间 | 第161-162页 |
附录10: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年龄情况 | 第162-163页 |
附录11: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来源情况 | 第163-164页 |
附录12: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董事长任职经历 | 第164-165页 |
附录13:2014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行长任职经历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