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移动互联网 | 第11-13页 |
|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 第11页 |
| ·移动互联网特征及影响 | 第11-13页 |
| ·网络心理干预研究 | 第13-15页 |
|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干预研究 | 第13-14页 |
| ·移动互联网心理干预研究 | 第14-15页 |
| ·焦点解决模式 | 第15-24页 |
| ·焦点解决核心理念与基本过程 | 第15-16页 |
| ·焦点解决起效机制与技术 | 第16-18页 |
| ·焦点解决积极干预研究 | 第18-20页 |
| ·焦点解决对话语言文字特征研究 | 第20-22页 |
| ·焦点解决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干预研究 | 第22-24页 |
| 3 研究构思与设计 | 第24-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问题提出 | 第24-25页 |
|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26-27页 |
| 4 研究一焦点解决对话语言文字特征微观分析研究 | 第27-3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 ·对象 | 第27页 |
| ·数据收集 | 第27页 |
| ·评估程序 | 第27-28页 |
| ·分析标准 | 第28-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 ·研究结果 | 第29-32页 |
| ·两组形塑和提问次数比较 | 第29-30页 |
| ·两组语言表达性质比较 | 第30-32页 |
| 5 研究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焦点解决取向干预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 第32-37页 |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被试 | 第32页 |
| ·研究设计与变量 | 第32-33页 |
| ·干预方案 | 第33页 |
| ·操作流程 | 第33-34页 |
| ·测量工具 | 第34页 |
| ·统计方法 | 第34页 |
| ·研究结果 | 第34-37页 |
| ·正性负性信息注意量表(APNI)结果 | 第34-35页 |
| ·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结果 | 第35-36页 |
|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 | 第36-37页 |
| 6 研究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焦点解决取向干预在护士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 第37-40页 |
|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 ·被试 | 第37页 |
| ·干预方案 | 第37-38页 |
| ·测量工具 | 第38页 |
| ·数据收集 | 第38页 |
|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 ·研究结果 | 第39-40页 |
| 7 讨论 | 第40-42页 |
| ·焦点解决对话的语言文字特征 | 第40页 |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焦点解决取向干预能够有效用于大学生群体 | 第40-41页 |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焦点解决取向干预能够有效用于在职护士群体 | 第41-42页 |
| 8 结论 | 第42-43页 |
| 9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附录 | 第49-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