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制冷工程论文--制冷理论论文

含新型制冷工质HFO-1234yf的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表格索引第13-15页
插图索引第15-17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8页
   ·研究背景第18-21页
     ·氢氟烃(HFCs)和烷烃(HCs)制冷剂第18-19页
     ·新型制冷剂HFO-1234yf与HFO-1234ze第19-20页
     ·混合工质第20-21页
   ·新型制冷剂工质HFO-1234yf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基本物理性质第21页
     ·HFO-1234yf与HFC-134a的比较第21-23页
     ·含HFO-1234yf混合物第23页
   ·气液相平衡的研究第23-27页
     ·实验方法第23-25页
     ·理论方法第25-27页
   ·本文任务第27-28页
第二章 气液相平衡基础理论第28-42页
   ·相平衡判据第28-29页
   ·逸度和逸度系数第29-30页
   ·逸度系数的计算第30-31页
     ·纯组分的逸度系数的计算第30-31页
     ·混合物某组分逸度系数的计算第31页
   ·活度系数模型第31-35页
     ·Flory-huggins方程第32页
     ·Wohl方程第32-33页
     ·Wilson方程第33页
     ·NRTL方程第33-34页
     ·UNIQUAC方程第34-35页
   ·立方型状态方程第35-37页
     ·RK方程第35-36页
     ·SRK方程第36页
     ·PR方程第36-37页
   ·混合法则第37-39页
     ·常数混合法则第37-38页
     ·基于超额自由能的混合法则第38-39页
   ·二元相互作用系数的关联第39-42页
第三章 HFC、HC混合工质二元相互作用系数研究第42-52页
   ·含HFC、HC混合物VLE关联计算第42页
   ·相互作用系数的研究现状第42-44页
   ·交互加权差值模型第44-52页
第四章 气液相平衡实验研究第52-62页
   ·实验装置组成第52-56页
     ·平衡釜第53页
     ·液体恒温槽第53页
     ·空气恒温槽第53-54页
     ·取样系统第54页
     ·测量系统第54-56页
   ·实验操作过程第56-58页
     ·气相色谱仪组分标定第56页
     ·纯工质饱和蒸气压测量第56-57页
     ·气液相平衡测量第57-58页
   ·装置的可靠性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含新型工质HFO-1234yf混合物气液相平衡实验研究第62-84页
   ·HFC-143a/HFO-1234yf混合工质VLE实验研究第62-64页
     ·HFC-143a和HFO-1234yf饱和蒸气压测量第62-63页
     ·HFC-143a/HFO-1234yf混合工质VLE测量第63-64页
   ·HFO-1234yf/HFC-152a混合工质VLE测量第64-71页
     ·HFC-152a饱和蒸气压的测量第64-65页
     ·HFO-1234yf/HFC-152a混合工质VLE测量第65-68页
     ·HFO-1234yf/HFC-227ea混合工质VLE实验研究第68-71页
   ·HFO-1234yf/HC-600a混合工质VLE实验研究第71-76页
     ·HFC-600a饱和蒸气压的测量第71-72页
     ·HFO-1234yf/HC-600a混合工质VLE测量第72-76页
   ·HFC-161/HFO-1234yf混合工质VLE实验研究第76-79页
     ·HFC-161饱和蒸气压的测量第76页
     ·HFC-161/HFO-1234yf混合工质VLE测量第76-79页
   ·HFC-134a/HFO-1234yf/HC-600a三元混合工质VLE实验研究第79-80页
     ·纯组分饱和蒸气压的测量第79页
     ·HFC-134a/HFO-1234yf/HC-600a混合工质VLE测量第79-80页
   ·小结第80-84页
第六章 HFC、HC、HFO混合VLE性质预测第84-98页
   ·HFO-1234yf混合因子第84-85页
   ·含HFC、HC、HFO二元混合工质共沸点推算第85页
   ·含HFC、HC、HFO三元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推算第85-88页
   ·含HFC、HC、HFO三元混合工质共沸点推算第88-96页
   ·小结第96-9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2页
   ·主要结论第98-100页
   ·主要创新点第100页
   ·研究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低碳政策下企业生产与碳排放决策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尺度非线性状态特征增强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