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相关学科的应用论文

高温非平衡效应下的激波干扰与激波反射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插图索引第13-17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7-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9页
   ·高温非平衡效应的概念第19-20页
   ·高温非平衡效应研究的意义第20-22页
   ·高温非平衡流动的研究现状第22-27页
     ·热化学非平衡流的数值研究第22-23页
     ·激波极线方法第23页
     ·高超声速飞行中的主要物理现象第23-27页
   ·本文内容安排第27-29页
第二章 热化学非平衡物理模型第29-45页
   ·控制方程第29-31页
   ·热力学模型第31-37页
     ·不同内能模式表达式第31-33页
     ·振动松弛方程第33-34页
     ·混合气体特性第34-35页
     ·输运模型第35-37页
   ·化学动力学模型第37-43页
     ·质量生成速率第37-38页
     ·化学反应速率系数第38-40页
     ·振动离解耦合模型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数值方法及验证第45-71页
   ·网格信息第46-47页
     ·数据结构第46-47页
     ·网格自适应第47页
   ·方程的离散求解第47-48页
   ·流场计算方法第48-52页
     ·梯度计算第49-50页
     ·重构和预估步第50页
     ·通量计算第50-52页
   ·非平衡源项计算第52-54页
     ·边界条件第52-54页
   ·收敛性判断第54页
   ·程序结构以及OpenMP并行第54-55页
   ·数值程序验证算例第55-69页
     ·氮气绕圆柱流动第56-60页
     ·五组分空气绕圆柱流动第60-62页
     ·三维球头体绕流第62-67页
     ·压缩拐角绕流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非平衡激波极线方法第71-89页
   ·正激波后的非平衡流动第71-72页
   ·一维定常非平衡弛豫过程控制方程第72-74页
   ·一维正激波后弛豫区间的物理量分布第74-77页
   ·正激波前后物理量关系式第77-79页
   ·斜激波前后物理量关系式第79-82页
   ·膨胀波关系式第82-83页
   ·激波极线方法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9页
第五章 高超声速双楔绕流激波干扰第89-105页
   ·激波/激波干扰类型第89-91页
     ·双楔绕流激波干扰类型Ⅵ和Ⅴ的波系结构第91页
   ·非平衡效应对双楔绕流激波干扰类型Ⅵ和Ⅴ的转换的影响第91-102页
     ·理论分析第92-97页
     ·数值模拟第97-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第六章 定常激波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的迟滞现象第105-115页
   ·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的迟滞效应第105-107页
   ·非平衡效应对迟滞区间的影响第107-114页
     ·数值求解方法及过程描述第107-109页
     ·RR(?)MR,量热完全气体第109-112页
     ·RR(?)MR,非平衡气体第112-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5-119页
   ·主要结论第115-117页
   ·工作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5页
附录A 物理化学模型中的常数第125-127页
附录B 高温空气平衡组分计算第127-129页
附录C 平衡流膨胀波控制方程的求解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鼻锥钝化轴对称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隧道火灾发展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