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8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聚合物共混物 | 第16-19页 |
| ·聚合物共混的概念及发展 | 第17-18页 |
| ·聚合物合金制备的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以及测定 | 第19页 |
| ·聚酰亚胺及聚酰亚胺纤维 | 第19-26页 |
| ·聚酰亚胺及聚酰亚胺纤维概述 | 第20-21页 |
| ·聚酰亚胺纤维的性能介绍 | 第21-22页 |
| ·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22-24页 |
| ·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 ·聚酰亚胺的改性 | 第25-26页 |
| ·聚丙烯腈纤维 | 第26-35页 |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概述 | 第26-27页 |
| ·聚丙烯腈原丝制备及分子结构 | 第27-31页 |
| ·聚丙烯腈纤维的预氧化过程研究 | 第31-34页 |
| ·聚丙烯腈纤维的共混改性研究 | 第34-3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选题的意义 | 第35-38页 |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35-3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页 |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聚酰胺酸(PAA)/聚丙烯腈(PAN)共混溶液的制备与相容性研究 | 第38-50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 ·实验设备 | 第38-39页 |
| ·聚酰胺酸溶液的合成 | 第39-40页 |
| ·聚丙烯腈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 ·聚酰胺酸/聚丙烯腈共混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 ·相差显微镜分析 | 第4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不同热处理时间聚酰亚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酰亚胺/聚丙烯腈共混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50-88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6页 |
| ·实验原料 | 第50页 |
| ·实验设备 | 第50-51页 |
| ·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 | 第51-52页 |
|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制备 | 第52-53页 |
| ·聚酰亚胺/聚丙烯腈共混预氧化纤维的制备 | 第53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53-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85页 |
| ·FT-IR分析 | 第56-62页 |
| ·2D-WAXD分析 | 第62-70页 |
| ·DSC曲线分析 | 第70-74页 |
| ·DMA曲线分析 | 第74-77页 |
| ·形貌分析 | 第77-81页 |
| ·机械性能分析 | 第81-85页 |
| ·小结 | 第85-88页 |
| 第四章 不同质量比聚酰亚胺/聚丙烯腈共混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88-98页 |
| ·引言 | 第88页 |
| ·实验部分 | 第88-89页 |
| ·实验原料 | 第88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88页 |
| ·不同质量比聚酰亚胺/聚丙烯腈共混纤维的制备 | 第88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88-8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9-96页 |
| ·FT-IR分析 | 第89-90页 |
| ·2D-WAXD分析 | 第90-93页 |
| ·DSC曲线分析 | 第93-94页 |
| ·DMA曲线分析 | 第94页 |
| ·形貌分析 | 第94-96页 |
| ·机械性能分析 | 第96页 |
| ·小结 | 第96-9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98-102页 |
| ·聚酰胺酸/聚丙烯腈共混溶液相容性研究 | 第98页 |
| ·新型纺丝工艺路线探索 | 第98页 |
| ·热处理时间对PI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98-99页 |
| ·热处理时间对PAN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热处理时间对PI/PAN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100页 |
| ·质量比对PI/PAN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 致谢 | 第108-110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2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12-114页 |
|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