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纳卫星高热流密度器件的微槽热沉性能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热沉内流体流动的实验性研究 | 第14-16页 |
·热沉微槽结构尺寸的优化 | 第16-17页 |
·热沉传热的数值仿真分析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星上热沉冷却系统适用性分析及CFD 基础 | 第19-30页 |
·引言 | 第19页 |
·热沉冷却系统适用性分析 | 第19-22页 |
·空间外热流 | 第19页 |
·内部热需求 | 第19-20页 |
·微纳卫星热设计技术途径 | 第20页 |
·未来热控需求 | 第20-21页 |
·热控系统方案 | 第21-22页 |
·CFD 基本方法 | 第22-29页 |
·离散化方法 | 第23-24页 |
·基本方程的解法 | 第24-26页 |
·仿真计算步骤 | 第26-27页 |
·FLUENT 及ICEPAK 介绍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星上热沉冷却系统动态仿真分析 | 第30-43页 |
·引言 | 第30页 |
·系统简介 | 第30-31页 |
·热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微槽热沉的热力学模型 | 第32页 |
·辐射器的热力学模型 | 第32-34页 |
·空间热环境 | 第34-38页 |
·太阳直接辐射 | 第35-36页 |
·地球反照外热流 | 第36-37页 |
·地球红外辐射热流 | 第37-38页 |
·控制模型及仿真分析 | 第38-42页 |
·结合专家智能鉴定的PID 控制器 | 第38-40页 |
·空间外热流对辐射器的影响 | 第40页 |
·内热源功率+10%阶跃 | 第40-41页 |
·内热源功率-10%阶跃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微槽热沉数值最优化分析 | 第43-57页 |
·引言 | 第43页 |
·微槽热沉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微槽中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 第45-47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7-49页 |
·优化过程 | 第49-54页 |
·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50-51页 |
·试验点的选择 | 第51页 |
·计算试验点处的目标函数值 | 第51-52页 |
·构造代理模型 | 第52-53页 |
·模型优化 | 第53-54页 |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进出口位置的不同对热沉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7-71页 |
·引言 | 第57页 |
·不同进出口位置的热沉几何结构 | 第57-59页 |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59-60页 |
·数值参数与仿真过程 | 第60-62页 |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流场内速度分布 | 第62-66页 |
·热沉温度分布 | 第66-68页 |
·热沉换热性能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