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言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产业生态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产业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 第17-19页 |
·产业生态化的基本特征 | 第19页 |
·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产业生态化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20-21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3 国内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及经验 | 第24-34页 |
·发达国家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经验 | 第24-29页 |
·基本状况 | 第24-27页 |
·主要经验 | 第27-29页 |
·我国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经验 | 第29-34页 |
·基本状况 | 第30-33页 |
·主要经验 | 第33-34页 |
4 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SWOT分析 | 第34-43页 |
·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机遇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 第34页 |
·知识经济时代加大了对环境的重视 | 第34页 |
·政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34-35页 |
·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威胁因素分析 | 第35页 |
·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潜在优势分析 | 第35-38页 |
·区位优越 | 第36页 |
·经济发展态势较好 | 第36页 |
·产业生态化已取得初步成效 | 第36-38页 |
·后发优势 | 第38页 |
·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存在劣势分析 | 第38-43页 |
·严重依赖第二产业 | 第38-40页 |
·资源和环境约束 | 第40-41页 |
·科技和人才约束 | 第41-42页 |
·观念约束 | 第42-43页 |
5 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 第43-48页 |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分析 | 第43-44页 |
·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区 | 第43页 |
·推广特色农业模式 | 第43-44页 |
·加强生态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 第44页 |
·提高科技水平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 | 第44页 |
·黑龙江省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分析 | 第44-46页 |
·微观上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 第44-45页 |
·中观上建设生态工业园 | 第45-46页 |
·宏观上建立区域生态产业体系 | 第46页 |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分析 | 第46-48页 |
·发展生态旅游业 | 第46-47页 |
·发展循环型服务业 | 第47-48页 |
6 黑龙江省产业生态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 第48-53页 |
·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 | 第48-50页 |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8页 |
·完善政府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 第49页 |
·将生态理念贯彻到产业政策之中 | 第49-50页 |
·推进科技创新为产业生态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 第50-51页 |
·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 | 第50页 |
·提高产业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能力 | 第50-51页 |
·培养生态产业的高素质人才 | 第51页 |
·建立绿色GDP考评制度 | 第51页 |
·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 第51-52页 |
·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 第52页 |
·加强产业生态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