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7-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5页 |
·结构框架 | 第21-22页 |
·各章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5-27页 |
·创新点 | 第25页 |
·不足 | 第25-27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27-35页 |
·城镇化理论 | 第27-29页 |
·金融发展理论 | 第29-31页 |
·关于金融发展理论的概念界定 | 第29-31页 |
·金融约束论 | 第31页 |
·城镇化与农业保险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5页 |
第3章 中外农业保险比较 | 第35-57页 |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 第35-36页 |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 第36-40页 |
·发展成绩 | 第36-3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 第40-42页 |
·政府主办模式 | 第40页 |
·合作社经营模式 | 第40-41页 |
·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 第41页 |
·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 第41-42页 |
·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模式 | 第42页 |
·日本农业保险 | 第42-46页 |
·日本农业保险发展概述 | 第42-45页 |
·日本农业保险模式与中国农业保险模式比较 | 第45-46页 |
·美国农业保险 | 第46-51页 |
·美国农业保险发展概述 | 第46-48页 |
·2014 年美国农业保险新政 | 第48-49页 |
·美国农业保险的特点 | 第49-51页 |
·法国农业保险 | 第51-53页 |
·印度农业保险 | 第53-54页 |
·各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共同点 | 第54-57页 |
第4章 农业保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 第57-77页 |
·城镇化给农业保险带来的变化 | 第57-61页 |
·土地流转 | 第58页 |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保险发展 | 第58-59页 |
·人力资本意识与农业保险发展 | 第59-60页 |
·城镇化前后农业保险比较 | 第60-61页 |
·财政税收政策 | 第61-65页 |
·农业保险补贴方式 | 第61-63页 |
·财政税收政策的不足之处 | 第63-65页 |
·保险保障范围 | 第65-67页 |
·农业保险基本情况 | 第65-66页 |
·农业保险条例 | 第66-67页 |
·经营模式 | 第67-71页 |
·上海安信模式 | 第68页 |
·吉林安华模式 | 第68-69页 |
·黑龙江阳光模式 | 第69-70页 |
·浙江人保财险模式 | 第70页 |
·四川法国安盟模式 | 第70-71页 |
·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 第71-72页 |
·保险监管 | 第72-77页 |
·农业保险监管机构 | 第72-73页 |
·农业保险监管的特征 | 第73-74页 |
·中国农业保险监管机构的适当选择 | 第74-77页 |
第5章 农业巨灾保险 | 第77-97页 |
·农业巨灾 | 第77-81页 |
·巨灾 | 第77-78页 |
·农业巨灾 | 第78-80页 |
1.热带气旋 | 第78-79页 |
2.冰雪冻灾 | 第79页 |
3.洪水 | 第79-80页 |
4.地震 | 第80页 |
·农业巨灾划分 | 第80-81页 |
1.国外农业巨灾划分 | 第80页 |
2.国内农业巨灾划分 | 第80-81页 |
·农业巨灾保险 | 第81-85页 |
·农业巨灾保险的供给 | 第81-83页 |
1.供给不足的原因 | 第81-82页 |
2.供给增加的可能 | 第82-83页 |
·农业巨灾保险的需求 | 第83-85页 |
1.需求不足的原因 | 第83-84页 |
2.需求增加的可能 | 第84-85页 |
·国外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模式 | 第85-88页 |
·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88-90页 |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 第90-91页 |
1.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农业巨灾基金建立的基础 | 第90页 |
2.政策扶持是农业巨灾基金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 | 第90页 |
3.明确定位是农业巨灾基金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 第90页 |
4.加强资金管理是农业巨灾基金运行的有力保障 | 第90-91页 |
·我国农业巨灾保险运行机制 | 第91-97页 |
·财政运行机制 | 第91-93页 |
·风险分散机制 | 第93-97页 |
第6章 农业指数保险与农业再保险 | 第97-111页 |
·农业指数保险 | 第97-104页 |
·农业指数保险概述 | 第97-98页 |
·农业指数保险的优势 | 第98-99页 |
·农业指数保险的不足 | 第99-100页 |
·我国农业指数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100-102页 |
·我国农业指数保险面临的问题 | 第102-104页 |
·农业再保险 | 第104-111页 |
·农业再保险 | 第104-108页 |
·我国农业再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108-109页 |
·我国农业再保险不足之处 | 第109-111页 |
第7章 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发展 | 第111-123页 |
·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 第111-115页 |
·转变经营理念 | 第112-113页 |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 第113-114页 |
·提升经营效率 | 第114-115页 |
·重视防灾减损 | 第115页 |
·建立外部协作机制 | 第115-119页 |
·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 第116-117页 |
·开展与其它金融机构业务合作 | 第117-118页 |
·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 | 第118-119页 |
·增强业务创新能力 | 第119-123页 |
·深入探索以险养险模式 | 第119-120页 |
·加强农业保险理赔服务 | 第120页 |
·订单农业保险 | 第120-123页 |
第8章 政策建议 | 第123-145页 |
·调整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指导功能 | 第123-128页 |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 | 第123-124页 |
·完善农业保险监管模式 | 第124-126页 |
·开展保单质押贷款破解融资难问题 | 第126-128页 |
·推动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 | 第128-131页 |
·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 | 第128页 |
·建立农业保险基金长效补充机制 | 第128-129页 |
·推进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和巨灾风险证券化发展 | 第129-131页 |
·提高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水平 | 第131-134页 |
·加强农业保险从业人才培养 | 第131-132页 |
·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 第132-133页 |
·坚持走依法合规经营道路 | 第133-134页 |
·扩大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 | 第134-136页 |
·提高农户保险意识与诚信意识 | 第134-135页 |
·大力提高农民收入 | 第135页 |
·加大保险宣传力度,普及保险政策 | 第135-136页 |
·健全农业保险经营主体 | 第136-141页 |
·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 第136-139页 |
·建立外部协作机制 | 第139-140页 |
·增强业务创新能力 | 第140-141页 |
·发展农业保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 | 第141-145页 |
·开发适合的农业保险险种 | 第141-142页 |
·提高规模农业的承保理赔效率 | 第142-143页 |
·发挥保险杠杆作用推动农村合作组织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