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均衡的区域物流体系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s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外有关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有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以往研究的借鉴与不足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 ·有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 ·区域物流与区域物流体系 | 第19-21页 |
| ·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 | 第21-23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 ·均衡理论 | 第24-25页 |
| ·比较理论 | 第25-27页 |
| 第3章 物流均衡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 第27-32页 |
| ·物流均衡的涵义 | 第27-29页 |
| ·物流均衡与区域物流体系的关系 | 第29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机理分析 | 第29-32页 |
| ·区域物流体系静态均衡分析 | 第29-30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动态均衡运行分析 | 第30-32页 |
| 第4章 基于物流均衡的区域物流体系比较指标的设计 | 第32-42页 |
| ·比较的目的与原则 | 第32页 |
| ·区域物流体系比较指标的设计 | 第32-38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态势指标的设计与分析 | 第36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层次指标的设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效果指标的设计与分析 | 第37-38页 |
| ·比较指标的度量 | 第38-40页 |
| ·比较指标数据获取 | 第40-42页 |
| ·指标数据的一般获取方法 | 第40-41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41-42页 |
| 第5章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的比较方法及步骤 | 第42-50页 |
| ·比较方法的拓展选择 | 第42页 |
| ·雷达图分析法的原理与改进 | 第42-44页 |
| ·比较指标的预处理 | 第44-45页 |
| ·指标的一致化处理 | 第44-45页 |
|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45页 |
| ·比较指标权重确定 | 第45-46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的具体比较步骤 | 第46-50页 |
| 第6章 例证分析 | 第50-59页 |
| ·比较对象现状分析 | 第50-51页 |
| ·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比较的应用与分析 | 第51-57页 |
| ·关于区域物流体系均衡运行的总体比较 | 第51-54页 |
| ·关于区域物流体系均衡态势、层次和效果的比较 | 第54-57页 |
| ·比较结果及对策建议 | 第57-5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