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概述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党的群众路线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14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4-16页 |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4页 |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 第14-15页 |
三、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 | 第16-20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16-17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党的群众路线的探索轨迹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党的群众路线在建党初期的初步认识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党的群众路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初步形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党的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确立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曲折发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情况分析 | 第26-36页 |
第一节“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效 | 第26-30页 |
一、实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理念的创新 | 第26-27页 |
二、新媒体网络介入中的群众工作新格局 | 第27-28页 |
三、扩展了统一战线的规模和群众工作覆盖面 | 第28-29页 |
四、民生工程建设总体成效显著 | 第29-30页 |
第二节“十八大”以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淡薄 | 第30页 |
二、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不足 | 第30-31页 |
三、党群干群关系的转变问题 | 第31-32页 |
四、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 第32-33页 |
第三节“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开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更新较慢 | 第33-34页 |
二、群众工作方法一定程度存在滞后,缺乏前瞻性 | 第34页 |
三、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感下降 | 第34-35页 |
四、群众路线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 第35-36页 |
第四章“十八大”以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的对策思考 | 第36-44页 |
第一节“十八大”后党对群众路线的新认识和新要求 | 第36-37页 |
一、“十八大”后党对群众路线的安排部署 | 第36-37页 |
二、“十八大”后党对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 | 第37页 |
第二节“十八大”以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 第37-39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赋予时代使命的重要举措 | 第37-38页 |
二、是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迫切需要 | 第38页 |
三、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 | 第38-39页 |
第三节“十八大”以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举措 | 第39-44页 |
一、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深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 第39页 |
二、转变政府职能,采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 第39-40页 |
三、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解决好基层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 | 第40页 |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 第40-41页 |
五、推进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制度体系 | 第41-43页 |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