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内部控制理论及内部控制环境理论 | 第10-14页 |
二、流程再造理论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图 | 第16-17页 |
三、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内部控制环境与流程再造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环境 | 第19-24页 |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 | 第19-20页 |
二、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 | 第20页 |
三、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及内容 | 第20-23页 |
四、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环境的关系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流程再造概述 | 第24-27页 |
一、流程再造概念 | 第24-25页 |
二、流程再造的五个阶段模式 | 第25-26页 |
三、流程再造的方法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内部控制环境与流程再造的关系分析 | 第27-30页 |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流程再造 | 第27页 |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流程再造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及其实施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 第30-32页 |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且内部监督不力 | 第30页 |
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不合理 | 第30-31页 |
三、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 | 第31-32页 |
四、企业缺乏文化建设 | 第32页 |
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 | 第32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环境再造的必要性 | 第32-35页 |
一、我国企业实施环境再造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3页 |
二、我国企业实施环境再造的必要性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35-63页 |
第一节Y公司简介 | 第35-36页 |
第二节Y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分析 | 第36-45页 |
一、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三、企业文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四、社会责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第三节Y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再造设计 | 第45-59页 |
一、Y公司治理结构再造 | 第45-47页 |
二、Y公司组织结构再造 | 第47-48页 |
三、Y公司人力资源再造 | 第48-51页 |
四、Y公司文化再造 | 第51-58页 |
五、Y公司社会责任再造 | 第58-59页 |
第四节Y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再造的有效性评价及局限性 | 第59-63页 |
一、Y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再造的有效性评价 | 第59-61页 |
二、Y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再造的局限性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优化流程再造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议 | 第63-67页 |
第一节 优化流程再造的建议 | 第63-64页 |
一、找准流程再造的切入点 | 第63页 |
二、对关键流程进行分析并再造 | 第63页 |
三、运用管理理论丰富再造后的流程 | 第63页 |
四、定期对流程进行检测并持续优化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议 | 第64-67页 |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64页 |
二、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 第64-65页 |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监督 | 第65页 |
四、采用科学的手段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67-7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一、通过流程再造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方法可行 | 第67页 |
二、实施内部控制环境再造具有优劣性 | 第67页 |
三、实施内部控制环境再造的条件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局限性 | 第68-69页 |
一、写作能力有限 | 第68页 |
二、研究范围有限 | 第68-69页 |
三、案例不具有代表性 | 第69页 |
四、缺乏实施的有效性验证 | 第69页 |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