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概述第13-23页
 一、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背景第13-15页
  (一) 司法鉴定制度的弊病积重难返第13-14页
  (二) 两大法系鉴定制度的融合第14-15页
 二、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正当性论证第15-17页
  (一) 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第15-16页
  (二) 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合理性第16-17页
 三、专家辅助人的定义探究第17-23页
  (一) 两组概念的比较:专家辅助人定义的内涵界定第17-18页
  (二) 三组主体的甄别:专家辅助人定义的外延界定第18-21页
  (三) 专家辅助人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第二章 域内制度的考察: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现状与评析第23-30页
 一、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现状考察第23-26页
  (一) 三大诉讼法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3-24页
  (二) 三大诉讼法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异同比较第24-26页
 二、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实务现状考察第26-28页
  (一) 司法实例的简介与分析第26-28页
  (二) 司法实务中的成文规定第28页
 三、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现状评析第28-30页
第三章 域外制度的考察:相关专家制度的比较与启示第30-38页
 一、相关专家制度与所论制度的关系第30页
 二、专家证人制度第30-33页
  (一) 专家证人制度的发展与基本内容第31-32页
  (二) 对专家证人制度的评析第32-33页
  (三) 与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比较第33页
 三、技术顾问制度第33-35页
  (一) 技术顾问制度的创立背景及主要内容第33-34页
  (二) 对技术顾问制度的评析第34-35页
  (三) 与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比较第35页
 四、诉讼辅佐人制度第35-37页
  (一) 诉讼辅佐人制度的发展与主要内容第35-36页
  (二) 对诉讼辅佐人制度的评析第36页
  (三) 与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比较第36-37页
 五、对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启示第37-38页
第四章 问题的提出: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问题及分析第38-42页
 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第38-39页
  (一) 立法简单粗糙第38页
  (二) 司法实践混乱不堪第38-39页
 二、问题的症结分析第39-42页
  (一) 思路的拓展:诉讼模式与专家辅助人制度间的关系第39页
  (二) 问题症结的发现:对核心问题未达成主流共识第39-42页
第五章 问题的解决: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第42-51页
 一、重视与民事诉讼模式的契合第42页
 二、明确核心问题的定性第42-44页
  (一) 确立专家辅助人与鉴定人的“准二元关系”第42页
  (二) 赋予专家辅助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地位第42-44页
 三、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具体制度的构想第44-48页
  (一) 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资格及审查模式第44-46页
  (二) 规范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参与程序第46-47页
  (三) 确立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属性和法律效力第47-48页
  (四) 明确专家辅助人的权利和义务第48页
 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第48-51页
  (一) 完善专家陪审员制度第48-50页
  (二)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建构之完善
下一篇: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