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发展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车辙预估方法的发展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方法 | 第12-18页 |
·国内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永久性变形病害及路面受力分析 | 第22-30页 |
·主要病害分析 | 第22-26页 |
·推移 | 第22-23页 |
·坑槽 | 第23-24页 |
·拥包 | 第24页 |
·车辙 | 第24-26页 |
·沥青路面的时温等效特性 | 第26-28页 |
·沥青的蠕变和松弛 | 第26-27页 |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与 WLF 方程 | 第27-28页 |
·沥青路面汽车受力分析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发展机理分析 | 第30-45页 |
·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的影响因素 | 第30-34页 |
·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沥青路面拥包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 | 第34-38页 |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特性 | 第34-37页 |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特性 | 第37-38页 |
·车辙类型及特征 | 第38-39页 |
·失稳型车辙 | 第38-39页 |
·结构型车辙 | 第39页 |
·磨耗型车辙 | 第39页 |
·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机理分析 | 第39-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数值分析 | 第45-70页 |
·Ansys 路面应力分析 | 第45-47页 |
·BISAR 程序的主要原理 | 第47-50页 |
·BISAR 程序的特点 | 第47-48页 |
·BISAR3.0 的计算原理 | 第48-50页 |
·剪应力与永久性变形的关系 | 第50页 |
·路面结构及荷载分析模型 | 第50-51页 |
·层间完全连续条件下剪应力分析 | 第51-55页 |
·层间完全连续情况分析 | 第51-52页 |
·层间连续剪应力分析 | 第52-55页 |
·层间完全光滑条件下剪应力分析 | 第55-61页 |
·层间完全光滑情况分析 | 第55-56页 |
·层间光滑剪应力分析 | 第56-61页 |
·层间部分粘结条件下剪应力分析 | 第61-65页 |
·层间部分粘结情况分析 | 第61页 |
·层间接触剪应力分析 | 第61-65页 |
·不同水平系数下剪应力比较 | 第65-66页 |
·不同层间状态下剪应力比较 | 第66-67页 |
·常用路面结构剪应力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防治措施 | 第70-77页 |
·增加层间粘结 | 第70页 |
·改进路面结构形式 | 第70-74页 |
·国外沥青路面发展现状 | 第70-71页 |
·国内沥青路面发展现状 | 第71-72页 |
·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现状 | 第72-73页 |
·沥青路面分段设计理念 | 第73-74页 |
·面层优化设计与控制 | 第74页 |
·材料优化设计 | 第74-75页 |
·集料选择 | 第74页 |
·沥青选用 | 第74-75页 |
·施工质量控制及养护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