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鉴定意见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问题之提出 | 第9-15页 |
(一)刑事鉴定意见的概念分析 | 第9-12页 |
1.鉴定之本质 | 第10-11页 |
2.鉴定之属性 | 第11页 |
3.小结 | 第11-12页 |
(二)刑事鉴定意见的法律价值 | 第12-13页 |
1.工具价值:实现实体正义 | 第13页 |
2.固有价值:实现程序公正 | 第13页 |
(三)本文之论题 | 第13-15页 |
二、刑事鉴定之启动 | 第15-23页 |
(一)鉴定启动权的性质 | 第15页 |
(二)刑事鉴定启动模式之比较研究 | 第15-19页 |
1.当事人主义启动模式 | 第15-17页 |
2.职权主义启动模式 | 第17-19页 |
3.两大法系鉴定启动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 第19页 |
(三)我国刑事鉴定启动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 第19-23页 |
1.现状剖析 | 第19-20页 |
2.我国刑事鉴定启动模式完善 | 第20-23页 |
三、刑事鉴定之质证 | 第23-36页 |
(一)鉴定意见质证与严格证明 | 第23-25页 |
1.严格证明之内涵 | 第23-24页 |
2.鉴定意见之严格证明 | 第24-25页 |
(二)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 第25-29页 |
1.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法理基础 | 第25-27页 |
2.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现状及解决对策 | 第27-29页 |
(三)交叉询问制度 | 第29-31页 |
1.两大法系国家交叉询问制度的比较 | 第29页 |
2.我国庭审质证程序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3.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构建 | 第30-31页 |
(四)专家辅助人制度 | 第31-35页 |
1.三种模式介评 | 第32-33页 |
2.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之立法检讨与完善 | 第33-35页 |
(五)小结 | 第35-36页 |
四、刑事鉴定之认证 | 第36-41页 |
(一)鉴定意见与证据禁止 | 第36-37页 |
1.证据禁止之内涵 | 第36页 |
2.鉴定意见之证据禁止 | 第36-37页 |
3.小结 | 第37页 |
(二)鉴定意见与证明力 | 第37-39页 |
1.法理基础:自由心证 | 第37-38页 |
2.证明力之判断 | 第38-39页 |
(三)鉴定意见采信理由公开 | 第39-40页 |
(四)小结 | 第40-41页 |
五、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