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森林环境中林火蔓延三维可视化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虚拟森林环境 | 第11页 |
·林火蔓延模型 | 第11-13页 |
·可燃物的分类体系 | 第13-14页 |
·树冠火蔓延模型 | 第14-15页 |
·林火蔓延可视化 | 第15-18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虚拟林火环境构建的基础理论与相关技术 | 第23-35页 |
·Rothermel蔓延模型原理 | 第23-25页 |
·FARSITE林火蔓延模拟引擎 | 第25-26页 |
·可燃物模型的分类 | 第26-27页 |
·三维地形的构建 | 第27-29页 |
·基于分页调度的三维地形绘制 | 第27-28页 |
·利用OSG构建三维地形 | 第28-29页 |
·三维几何树木模型的构建 | 第29-31页 |
·过火前后三维几何树木建模 | 第29-31页 |
·虚拟林分场景的实时绘制 | 第31页 |
·基于OSG粒子系统的林火模拟 | 第31-33页 |
·道路模型的构建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地表火蔓延三维可视化 | 第35-49页 |
·蔓延过程中三维几何树木的可视化表达 | 第35-39页 |
·三维几何树木模型的实时绘制 | 第35-36页 |
·蔓延过程中三维树木的可视化 | 第36-39页 |
·蔓延过程中地被物的可视化表达 | 第39-41页 |
·基于osgEarth渲染过火区地被物 | 第39-40页 |
·过火区地被物可视化的实现 | 第40-41页 |
·顾及隔离带的地表火蔓延三维可视化 | 第41-46页 |
·交互式编辑着火点和防火隔离带 | 第41-44页 |
·顾及防火隔离带的林火蔓延可视化 | 第44-46页 |
·多源火点的地表火蔓延三维可视化 | 第46-48页 |
·火场边界的处理 | 第46-47页 |
·多源火点蔓延可视化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树冠火蔓延三维可视化 | 第49-62页 |
·树冠火概述 | 第49-50页 |
·树冠火的发生与蔓延 | 第50-51页 |
·可燃物条件 | 第50页 |
·地形条件 | 第50-51页 |
·气象条件 | 第51页 |
·树冠火蔓延模型 | 第51-53页 |
·树冠火蔓延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53-58页 |
·树冠火蔓延三维可视化计算机实现 | 第58-61页 |
·单株木树冠火蔓延可视化 | 第58-60页 |
·林分场景树冠火蔓延可视化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林火蔓延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2-73页 |
·系统概述 | 第62-64页 |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62页 |
·系统总体架构 | 第62-63页 |
·系统功能结构 | 第63-64页 |
·系统实现 | 第64-66页 |
·虚拟森林场景要素构建 | 第65-66页 |
·地表火三维可视化 | 第66页 |
·树冠火三维可视化 | 第66页 |
·系统示范应用分析 | 第66-67页 |
·蔓延参数分析 | 第67-72页 |
·不同降雨量 | 第67-68页 |
·不同可燃物含水率 | 第68-70页 |
·不同风向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3-7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附表一 13种径阶可燃物模型 | 第82-83页 |
附表二 40种可燃物模型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