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构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7页
 二、 研究现状第7-9页
 三、 研究内容第9-10页
 四、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概述第11-18页
 一、 庭前会议的涵义、制度渊源及与相关程序的关系第11-14页
  (一) 庭前会议的涵义第11页
  (二) 庭前会议制度渊源第11-12页
  (三) 庭前会议与相关程序的关系第12-14页
 二、 庭前会议制度的价值与功能第14-18页
  (一) 庭前会议制度的价值第14-16页
  (二) 庭前会议制度的功能第16-18页
第二章 域外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探析第18-31页
 一、 对两大法系庭前会议制度的考察第18-22页
  (一) 两大法系在庭前会议制度上的相同做法第18-20页
  (二) 两大法系在庭前会议制度上的不同做法第20-22页
 二、 两大法系关于庭前会议制度之评析第22-31页
  (一) 两大法系中庭前会议制度的优点与不足第22-26页
  (二) 两大法系的庭前会议制度对我国的适用性与不适用性的分析第26-31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构建第31-52页
 一、 构建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1-36页
  (一) 构建庭前会议制度的必要性第31-32页
  (二) 构建庭前会议制度的可行性第32-36页
 二、 构建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基本原则第36-38页
  (一) 符合国情第36-37页
  (二) 区别适用第37页
  (三) 衔接适用第37-38页
 三、 构建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内容第38-46页
  (一) 庭前会议制度适用的范围第38-39页
  (二) 庭前会议制度的主体第39-43页
  (三) 进行庭前会议的方式、次数第43-44页
  (四) 庭前会议的运行第44-45页
  (五) 庭前会议的结束及效力第45-46页
 四、 构建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所需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第46-52页
  (一) 答辩失权制度的完善第47-49页
  (二) 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第49-50页
  (三) 法官释明的确立第50-51页
  (四) 检察监督的加强第51-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个人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逮捕条件适用研究
下一篇:GATT第20条对中国入世议定书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