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研究状况 | 第12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产出价值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构成及现状 | 第16-28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概念及其特点 | 第16-17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概念 | 第16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构成概念 | 第16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构成特点 | 第16-17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现状 | 第17-22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问题产生的根源 | 第20-22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构成 | 第22-23页 |
·消防基础设施投入 | 第22页 |
·消防安全管理投入 | 第22页 |
·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投入 | 第22-23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 第23-24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不足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 第24-28页 |
第三章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影响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经济因素 | 第28-29页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28页 |
·企业消费结构的影响 | 第28页 |
·企业投入和产出价值因素 | 第28-29页 |
·影响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制度因素 | 第29-30页 |
·国家消防监督管理体制 | 第29页 |
·法律法规及法制监管力度 | 第29-30页 |
·消防事业的公益性 | 第30页 |
·影响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社会因素 | 第30-31页 |
·社会转型因素 | 第30-31页 |
·城市发展水平 | 第31页 |
·影响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技术因素 | 第31-33页 |
·科学技术水平对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制约 | 第31页 |
·技术人员对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制约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产出价值 | 第33-41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产出价值 | 第33-34页 |
·经济产出价值 | 第33-34页 |
·社会产出价值 | 第34页 |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产出价值的经济学分析 | 第34-36页 |
·企业消防安全行为博弈分析 | 第36-41页 |
·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 | 第37-38页 |
·博弈均衡结果的分析 | 第38-41页 |
第五章 消防安全投入实证分析 | 第41-54页 |
·XX企业简介 | 第41页 |
·XX企业消防安全投入成本状况 | 第41-43页 |
·XX企业消防安全产出分析 | 第43-51页 |
·消防投入下的风险损失 | 第43-48页 |
·无消防投入下的风险损失 | 第48-50页 |
·减损产出风险损失分析 | 第50-51页 |
·投入产出分析 | 第51-54页 |
第六章 加强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对策建议 | 第54-63页 |
·找准经济对策,提高效率,全面加强企业消防安全投入 | 第54-56页 |
·建立安全准备金制度 | 第54页 |
·构建社会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 第54-55页 |
·建立和完善火灾防控体系 | 第55页 |
·高额的职工伤害及保险补偿政策 | 第55-56页 |
·整合优化企业结构 | 第56页 |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体系 | 第56-58页 |
·完善消防法律法规 | 第56页 |
·建立消防工作考核机制 | 第56-57页 |
·建立和完善消防队伍体系 | 第57页 |
·建立网格化、户籍化管理机制 | 第57-58页 |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 | 第58页 |
·调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不断加大消防机构执法力度 | 第58-61页 |
·加大执法力度 | 第58页 |
·转变政府职能 | 第58-59页 |
·加强部门联动 | 第59页 |
·树立企业主体意识 | 第59-60页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第60-61页 |
·发展科学技术,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消防科技水平 | 第61-63页 |
·攻坚克难、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 第61页 |
·广泛推广、不断加大成果转化 | 第61-62页 |
·优先采用、及时更新先进设备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