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引言 | 第13-22页 |
(一)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 问题缘起 | 第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2. 学科综合法 | 第20页 |
3. 系统分析法 | 第20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20页 |
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20-21页 |
3. 研究理念的创新 | 第21-22页 |
一、基本理论阐释 | 第22-26页 |
(一) 未成年人的界定 | 第22页 |
(二) 未成年人心理及行为特征 | 第22-23页 |
(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 第23-24页 |
(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第24-26页 |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26-32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6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 | 第26-28页 |
(二) 西方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1.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 | 第28-29页 |
2. 价值澄清理论 | 第29页 |
(三)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 | 第29-32页 |
1.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儒家的“仁、义”思想 | 第29-30页 |
2.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第30页 |
3.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内省、慎独 | 第30-31页 |
4.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以身作则 | 第31-32页 |
三、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2-42页 |
(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1. 政治信仰淡化 | 第32-33页 |
2. 道德伦理意识淡薄 | 第33页 |
3. 人生价值观念偏差 | 第33页 |
4. 公民意识模糊 | 第33页 |
5. 法律意识淡薄 | 第33-34页 |
6. 心理品质培养弱化 | 第34页 |
7. 意志品格养成不足 | 第34页 |
(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目标及实施存在缺失 | 第34-36页 |
1. 具体目标内容尚乏时代性 | 第34-35页 |
2. 具体目标层次尚存模糊 | 第35页 |
3. 具体目标实施分工合力欠佳 | 第35-36页 |
(三)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1. 忽视建设方法的系统化 | 第36页 |
2. 忽视教育学科的整合性 | 第36-37页 |
3. 忽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 | 第37页 |
4. 缺乏教育方法的创新力度 | 第37-38页 |
(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1. 政府因素 | 第38-39页 |
2. 家庭因素 | 第39-40页 |
3. 学校因素 | 第40页 |
4. 社会因素 | 第40-42页 |
四、推进、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 第42-56页 |
(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2-43页 |
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本原则 | 第42页 |
2.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 第42页 |
3. 坚持教育与管理结合的原则 | 第42-43页 |
4. 坚持实现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原则 | 第43页 |
5. 坚持培养日常道德行为习惯的原则 | 第43页 |
(二) 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 第43-46页 |
1. 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 第43-44页 |
2. 确立远大志向,践行崇高理想 | 第44页 |
3. 构建健全人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第44-45页 |
4. 注重非智力因素,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 第45页 |
5. 加强法律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 | 第45-46页 |
6. 加强道德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6页 |
(三) 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理论 | 第46-47页 |
1. 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 第46页 |
2. 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 第46-47页 |
3. 借鉴西方思想道德教育合理内容 | 第47页 |
4. 丰富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47页 |
(四) 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 | 第47-49页 |
1. 渗透式教育 | 第47-48页 |
2. 心理辅导法 | 第48页 |
3. 情感教育法 | 第48-49页 |
4. 观察学习法 | 第49页 |
5. 社会实践法 | 第49页 |
6. 自我教育法 | 第49页 |
(五) 构建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建设网络 | 第49-53页 |
1. 加强党和政府的管理职能 | 第49-50页 |
2. 健全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 | 第50页 |
3. 重视家庭教育的前沿阵地 | 第50-51页 |
4. 稳定学校教育的主战场 | 第51-52页 |
5. 集聚社会教育的合力 | 第52-53页 |
6. 创新网络教育的传播途径 | 第53页 |
(六) 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监测系统 | 第53-56页 |
1. 改进评估体系 | 第53-54页 |
2. 追踪考核结果 | 第54页 |
3. 分析反馈信息 | 第54页 |
4. 创建预警机制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