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引言 | 第14-18页 |
·水下高速率通信需求 | 第14-15页 |
·水声通信发展概述 | 第15-18页 |
·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概述 | 第18-27页 |
·MIMO 多天线技术 | 第18-20页 |
·空时编码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闭环反馈 MIMO 系统及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论文主要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 第27-28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水声信道特性分析 | 第30-40页 |
·水声信道的声频传播损失与声速经验公式 | 第30-32页 |
·水声信道的多径效应与水下多普勒频移 | 第32-34页 |
·水声信道的环境噪声与起伏效应 | 第34-35页 |
·典型水文条件和海底地形对 MIMO 阵列特性影响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水声信道下空时编码系统模型构建 | 第40-54页 |
·水声 MIMO 空时编码系统 | 第40-46页 |
·空时编码(STC)基本原理及系统模型 | 第41-42页 |
·不同信道统计模型下去耦等效 MIMO 信道容量分析 | 第42-43页 |
·开环快速瑞利衰落去耦等效信道容量 | 第43-45页 |
·闭环快速瑞利衰落去耦等效信道容量 | 第45-46页 |
·基于水声信道的 HSTCDs-MIMO 通信系统构架与分析 | 第46-53页 |
·水声扩频系统抗多径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HSTCDs-MIMO 通信系统构架与模型 | 第49-51页 |
·浅海 HSTCDs-MIMO 通信系统构架与模型 | 第51-52页 |
·深海 HSTCDs-MIMO 通信系统构架与模型 | 第52页 |
·有限反馈水声 HSTCD 系统构架与模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对称开环系统下的空时编码方案 | 第54-78页 |
·线性空时分组编码 | 第54-58页 |
·线性扩展空时码模型分析 | 第54-56页 |
·空时编码性能指标 | 第56-57页 |
·空时设计准则分析 | 第57-58页 |
·OSTBC 空时分组编码 | 第58-60页 |
·OSTBC 空时分组编码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传统正交空时分组编码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基于同构扩展正交基的空时编码方案 | 第60-65页 |
·扩展正交基涉及的理论 | 第60-61页 |
·基于扩展正交基的 HES-STBC 设计 | 第61-63页 |
·HES-STBC 码字设计实例 | 第63-65页 |
·基于四元同态扩展域空时编码方案 | 第65-69页 |
·四元同态扩展域涉及的理论 | 第65-67页 |
·基于四元同态 Komwit-STBC 编码设计方法 | 第67-68页 |
·Komwit-STBC 码字设计实例 | 第68-69页 |
·码字性能对比分析 | 第69-76页 |
·HES-STBC 编码实验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70-73页 |
·komwit-STBC 编码实验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73-75页 |
·两种码字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非对称开环系统下的空时编码方案 | 第78-114页 |
·广义正交空时码概述 | 第78-85页 |
·广义正交空时码误码率性能分析 | 第79-80页 |
·广义正交矩阵特性分析 | 第80-82页 |
·QOSTBC 编码基本设计思路 | 第82-83页 |
·传统 QOSTBC 编码设计性能分析 | 第83-85页 |
·非对称系统 NVD-MDT 空时码的设计方法 | 第85-94页 |
·传统的基于循环可除数域编码设计 | 第86-88页 |
·基于高维汉密尔顿环的嵌入型码字设计 | 第88-90页 |
·嵌入型码的标准化最小行列式与编码增益紧界 | 第90-91页 |
·改进的非对称 MIMO 系统 NVD-MDT 准则 | 第91-94页 |
·改进的满编码率 4 阶嵌入型-MDT 编码设计 | 第94-103页 |
·基于非对称 MDT 的重心分离代数域空时码设计 | 第94-96页 |
·基于非对称 MDT 的重心打孔空时码设计 | 第96-98页 |
·4 阶嵌入型码字仿真结果与性能比较 | 第98-103页 |
·改进的满编码率 6 阶嵌入型-MDT 编码设计 | 第103-112页 |
·基于 6×3 块正交-MDT 空时码设计 | 第103-105页 |
·基于 6×2 打孔-MDT 空时码设计 | 第105-107页 |
·6 阶嵌入型码字仿真结果与性能比较 | 第107-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基于稀疏量化的反馈系统预编码方案 | 第114-136页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 | 第114-116页 |
·信道状态信息的组成 | 第114-115页 |
·直接有限反馈系统 | 第115页 |
·量化有限反馈系统 | 第115-116页 |
·传统有限反馈 MIMO 系统的预编码技术 | 第116-122页 |
·基于有限反馈的预编码技术 | 第116-117页 |
·预编码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117-118页 |
·预编码矩阵与成对错误概率 | 第118页 |
·基于弦距最大化的 DFT 码字设计 | 第118-120页 |
·基于最小化二范数投影距离的随机量化码字设计 | 第120-121页 |
·基于空间相关矩阵的 CDIT-码字设计 | 第121-122页 |
·基于稀疏量化预编码的信息反馈方案 | 第122-127页 |
·稀疏量化涉及的理论 | 第122-123页 |
·水声信道的稀疏特性 | 第123-124页 |
·基于稀疏量化差分预编码的设计方法 | 第124-125页 |
·稀疏量化预编码具体设计步骤 | 第125-127页 |
·基于稀疏量化预编码设计的性能分析 | 第127-135页 |
·量化预编码设计方法对比分析 | 第127-129页 |
·基于浅海稀疏信道下的自适应反馈空时编码设计 | 第129-131页 |
·浅海信道下有限反馈空时 MIMO 系统性能分析 | 第131-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后期研究展望 | 第136-140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与工作总结 | 第136-138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2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52-154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