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目录 | 第11-15页 |
| 图表清单 | 第15-17页 |
| 导论 | 第17-41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写作意义 | 第17-2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 二、写作缘由及意义 | 第19-23页 |
| 第二节 关键概念界定及既有研究综述 | 第23-33页 |
| 一、关键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27-33页 |
| 第三节 论点与思路 | 第33-41页 |
| 一、主要论点 | 第33-34页 |
| 二、因变量的界定和操作化 | 第34-35页 |
| 三、自变量的界定和操作化 | 第35-38页 |
|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 五、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 第一章 国际关系中的权威 | 第41-64页 |
| 第一节 权威及其不同类型 | 第41-50页 |
| 一、权威与权力 | 第41-44页 |
| 二、权威的政治本质 | 第44-45页 |
| 三、权威的不同类型 | 第45-50页 |
| (一) 正式—法律型权威 | 第46-48页 |
| (二) 关系型权威 | 第48-50页 |
| 第二节 关系型权威的建立与维持 | 第50-59页 |
| 一、权威关系的构成:集体接受 | 第50-52页 |
| 二、权威的建立:利益交换的结果 | 第52-55页 |
| 三、权威的维持:自我执行的契约 | 第55-59页 |
| 第三节 基本假设与论证逻辑 | 第59-63页 |
| 一、基本假设 | 第60-61页 |
| 二、逻辑链条和解释模型 | 第61-63页 |
| 小结:国际关系中的权威 | 第63-64页 |
| 第二章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威:理论分析 | 第64-78页 |
| 第一节 美国对区域外霸权的追求 | 第64-68页 |
| 一、区域外霸权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65-67页 |
| 二、美国追求区域外霸权的原因 | 第67-68页 |
| 第二节 “受邀请的帝国” | 第68-71页 |
| 一、亚太诸国对美国的邀请? | 第68-70页 |
| 二、美国领导的地区等级秩序 | 第70-71页 |
| 第三节 理性交换基础上的国际等级 | 第71-75页 |
| 一、大国建立国际等级的动机 | 第71-74页 |
| 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等级制 | 第74-75页 |
| 第四节 “美国的朝贡体系”说 | 第75-77页 |
| 一、中美朝贡体系对比 | 第76页 |
| 二、认同和规范:美国对权威的追求 | 第76-77页 |
| 小结:美国亚太权威理论分析存在的不足 | 第77-78页 |
| 第三章 美国与亚太国家间权威关系的政治维度 | 第78-114页 |
| 第一节 美国与亚太国家对彼此关系的公开定位 | 第78-98页 |
| 一、美国在亚太的结盟关系 | 第79-85页 |
| 二、美国与亚太新兴国家间的伙伴关系 | 第85-92页 |
| 三、美国在亚太的非结盟非伙伴关系 | 第92-98页 |
| 第二节 领导人拜访彼此的位序和次数 | 第98-105页 |
| 一、美国与主要盟国间的领导人互访 | 第99-101页 |
| 二、美国与亚太新兴国家间的领导人互访 | 第101-102页 |
| 三、“亚太再平衡”政策主导下的领导人互访 | 第102-105页 |
| 第三节 亚太国家与美国在联合国投票的一致性 | 第105-112页 |
| 一、亚太国家与美国在联合国的点名投票倾向 | 第106-108页 |
| 二、亚太国家与美国在重要投票上的一致性考察 | 第108-112页 |
| 小结:美国亚太政治权威的分布 | 第112-114页 |
| 第四章 美国的亚太经济权威 | 第114-140页 |
| 第一节 亚太国家与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考察 | 第114-124页 |
| 一、亚太地区国际贸易主要伙伴排名 | 第115-116页 |
| 二、亚太经济体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及其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 | 第116-124页 |
| 第二节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分布 | 第124-133页 |
| 一、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外来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 | 第124-126页 |
| 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 | 第126-133页 |
| 第三节 美国与亚太国家的特殊经济关系 | 第133-139页 |
| 一、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以点带面,溢向东盟 | 第133-135页 |
| 二、美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安全保护伞下的经贸再促进 | 第135-136页 |
| 三、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以“经济同盟”巩固政治军事同盟 | 第136-139页 |
| 小结:美国亚太权威的经济分布 | 第139-140页 |
| 第五章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权威 | 第140-166页 |
| 第一节 美国在亚太国家(地区)的驻军与军事援助 | 第140-155页 |
| 一、战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扶持的亲美势力 | 第140-142页 |
| 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 | 第142-145页 |
| 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驻军 | 第145-148页 |
| 四、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军事基地 | 第148-149页 |
| 五、美国对亚太国家的援助 | 第149-155页 |
| 第二节 亚太国家对美国主导战争的支持程度 | 第155-161页 |
| 一、对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支持程度 | 第155-156页 |
| 二、对美国主导越南战争的支持程度 | 第156-158页 |
| 三、对美国主导海湾战争的支持程度 | 第158-160页 |
| 四、对美国主导阿富汗战争的支持程度 | 第160页 |
| 五、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支持程度 | 第160-161页 |
| 第三节 美国与亚太国家的联合军演和情报共享 | 第161-165页 |
| 一、美国与亚太跟从国间的联合军演 | 第161-165页 |
| 二、美国与亚太跟从国间的情报共享 | 第165页 |
| 小结:美国亚太军事权威的分布 | 第165-166页 |
| 第六章 案例研究:美韩和美日权威关系 | 第166-202页 |
| 第一节 美韩权威关系的形成及演变 | 第168-176页 |
| 一、依附型权威: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 | 第169-171页 |
| 二、合作型权威: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 第171-174页 |
| 三、协调型权威:冷战之后的美韩关系 | 第174-176页 |
| 第二节 战后美日权威关系的互构与嬗变 | 第176-198页 |
| 一、强制型权威关系: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 第176-182页 |
| 二、依附协调型权威:“日美新时代” | 第182-187页 |
| 三、协调型权威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日美关系 | 第187-191页 |
| 四、合作竞争型权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 第191-197页 |
| 五、合作型权威:21世纪的日美关系 | 第197-198页 |
| 小结:美韩和美日权威关系对比 | 第198-202页 |
| 结论 | 第202-212页 |
| 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威分布 | 第203-206页 |
| 二、美国亚太权威受到的挑战 | 第206-210页 |
| (一) 中国的崛起 | 第206-208页 |
| (二) 美国“自缚手脚”的公信力下降 | 第208-210页 |
| 三、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210-2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221页 |
| 中文部分 | 第212-214页 |
| 英文部分 | 第214-221页 |
| 致谢 | 第221-223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