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分化类型特征与影响因素--缙云、婺城两县(区)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一、绪论第11-28页
 (一)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第11-14页
  1. 研究背景、问题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 粮食生产主体生产经营行为研究第14-15页
  2. 不同土地经营规模农户行为及经营效率比较研究第15-16页
  3. 农业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研究第16-17页
  4. 对农业生产主体发展方向的研究第17-18页
 (三) 相关基础理论及核心概念界定第18-25页
  1. 相关基础理论第18-23页
  2. 核心概念第23-25页
 (四) 研究的内容、方法、创新点及不足第25-28页
  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2. 研究途径与方法第26页
  3.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6-28页
二、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分化的初始条件及演变趋势第28-35页
 (一) 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分化的起点选择第28-29页
 (二) 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分化的前提条件第29-31页
  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第29-30页
  2. 农村劳动力要素的流动与转移第30页
  3.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30-31页
 (三) 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分布及发展态势第31-33页
  1. 粮食生产主体呈现多样化,普通农户仍然是最大主体第31-32页
  2. 普通农户的数量有小幅下降,但水稻播种面积及所占比例却略有增长第32页
  3. 适度规模经营户的数量、水稻播种面积均有较快增长第32页
  4. 家庭农场户数增长较快,但水稻播种面积及所占比例略有上升第32页
  5. 粮食生产合作社稻播种面积大幅下降,公司制农场无增长第32-33页
 (四) 小结第33-35页
三、不同类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特征比较第35-55页
 (一) 不同类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及比较第35-37页
  1. 户主个人特征第35-36页
  2. 家庭收入情况第36-37页
 (二) 不同类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比较第37-45页
  1 土地规模第37-41页
  2. 劳动力投入第41页
  3. 资本投入第41-43页
  4. 技术选择第43-44页
  5. 产品属性及销售渠道第44-45页
 (三) 不同类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比较第45-50页
  1. 亩均产出比较第45-47页
  2. 亩均成本比较第47-48页
  3. 亩均净收益比较第48页
  4. 综合分析第48-50页
 (四) 不同类型粮食生产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0-52页
 (五) 不同类型生产经营主体种植水稻的未来打算第52页
 (六) 研究小结第52-55页
四、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分化的影响因素第55-64页
 (一) 内在因素——来自不同类型主体的比较第55-57页
  1. 利润的驱动第55页
  2. 种粮农户户主个性特征第55-56页
  3. 种粮农户的家庭收入结构与劳动结构第56-57页
 (二) 外在因素—来自缙云、婺城的区域比较第57-64页
  1. 缙云、婺城县域粮食生产总体情况第57-59页
  2. 缙云、婺城两地种植主体数量及分布情况对比第59-60页
  3. 影响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分化的外在因素第60-64页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第64-69页
 (一) 研究结论第64-65页
 (二) 政策建议第65-69页
  1. 明晰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土地有序、规范流转第65页
  2. 从成本控制、价格提高两个角度来提高粮食种植比较利益第65-66页
  3. 发展和培育现代粮农,提高粮食生产主体的自主发展能力第66页
  4. 培育多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第66页
  5.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抵押方式第66-67页
  6.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分化第67页
  7. 针对不同类型主体的发展状况,优化分化格局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种植水稻农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问卷第72-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及其效率评价
下一篇:农产品合作营销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