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营养缺乏症论文--无机盐缺乏症论文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前言第15-19页
研究思路和方案第19-21页
第一部分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第21-45页
 1 引言第21-22页
 2 方法第22-25页
   ·文献检索方法第22页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第22页
   ·文献筛选和处理方法第22-23页
   ·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第23-24页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第24-25页
 3 结果第25-42页
   ·血清铁蛋白、骨髓铁染色与机体铁储存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5-28页
   ·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Meta分析第28-42页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28-30页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偏倚分析第30-32页
     ·异质性检验第32-33页
     ·Meta回归分析第33-35页
     ·合并效应值的Meta分析和SROC分析第35-39页
     ·分层分析和亚组分析第39-41页
     ·敏感性分析第41-42页
 4 讨论第42-44页
 5 小结第44-45页
第二部分 血清铁蛋白小于30μ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第45-57页
 1 引言第45页
 2 对象与方法第45-48页
   ·研究对象第45页
   ·研究方法第45-47页
     ·研究方案第45-46页
     ·生物学指标检测第46页
     ·TR-F指数的计算方法第46页
     ·铁储量的估算方法第46-47页
     ·铁缺乏判定标准第47页
   ·统计学方法第47页
   ·质量控制第47-48页
 3 结果第48-53页
   ·纳入研究的学龄儿童一般状况第48-49页
   ·纳入研究的学龄儿童机体铁营养状况第49-50页
   ·不同SF判断界值下铁缺乏发生率的比较第50-51页
   ·不同SF水平儿童的铁营养状况比较第51-52页
   ·受检学生各期铁缺乏检出率及隐性缺缺占总缺铁比率第52页
   ·SF<30μg/L与其他铁缺乏判定标准的判断一致性第52-53页
 4 讨论第53-56页
 5 小结第56-57页
第三部分 血清铁蛋白判断贫血人群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第57-82页
 1 引言第57页
 2 对象与方法第57-63页
   ·研究对象第57-58页
     ·目标人群第57-58页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第58页
     ·样本量估计第58页
   ·研究方法第58-61页
     ·研究方案第58页
     ·干预方法第58-59页
     ·跟踪随访第59-60页
     ·膳食调查第60页
     ·生物学指标检测第60-61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61-62页
   ·质量控制第62-63页
 3 结果第63-77页
   ·青少年组研究结果第63-68页
     ·一般状况、铁营养状况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第63-64页
     ·Hb对铁剂补充的应答状况第64-65页
     ·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第65-67页
     ·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学生机体铁营养状况的比较第67-68页
   ·育龄妇女组研究结果第68-72页
     ·一般状况、铁营养状况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第68页
     ·Hb对铁剂补充的应答状况第68-69页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第69-71页
     ·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妇女学生机体铁营养状况的比较第71-72页
   ·老年组研究结果第72-77页
     ·一般状况、铁营养状况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第72-73页
     ·Hb对铁剂补充的应答状况第73-74页
     ·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ROC分析第74-75页
     ·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老年人机体铁营养状况的比较第75-77页
 4 讨论第77-81页
 5 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附录第91-99页
综述第99-107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7-108页
个人简历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变化趋势及健康危害研究
下一篇:SATAⅡ主机控制器IP核设计及FPGA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