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以贵阳市大冲村建设规划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 第10-11页 |
·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势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5-24页 |
·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乡村旅游开发和规划研究 | 第15页 |
·城乡一体化研究 | 第15-16页 |
·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 第16页 |
·农村人居环境研究 | 第16-17页 |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二元结构理论 | 第17页 |
·“反规划”理论 | 第17-1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8页 |
·社区参与理论 | 第18-19页 |
·国内外实践 | 第19-24页 |
·国外实践 | 第19-21页 |
·国内实践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分析 | 第24-35页 |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规划缺乏引导 | 第24页 |
·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 第24-25页 |
·乡土文化流失 | 第25-26页 |
·经济效益有限 | 第26-27页 |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自然环境 | 第27页 |
·经济环境 | 第27-28页 |
·社会文化环境 | 第28-29页 |
·制度政策环境 | 第29-30页 |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 第30-35页 |
·乡村旅游的内涵 | 第30-31页 |
·两者关系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原则与策略 | 第35-56页 |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原则 | 第35-37页 |
·保护性原则 | 第35-36页 |
·特色性原则 | 第36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36-37页 |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 | 第37页 |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策略 | 第37-56页 |
·住宅建筑规划 | 第38-40页 |
·生产及仓储规划 | 第40-42页 |
·公共设施规划 | 第42-45页 |
·道路与停车场规划 | 第45-49页 |
·基础设施规划 | 第49-53页 |
·景观环境规划 | 第53-56页 |
第五章 贵阳市大冲村建设规划实践 | 第56-76页 |
·村域现状概况 | 第56-58页 |
·现状用地条件分析 | 第56页 |
·人口状况及建筑现状 | 第56-57页 |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 第57页 |
·公共、基础设施现状 | 第57-58页 |
·农村发展的总体评价 | 第58-59页 |
·外部环境评价 | 第58页 |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58页 |
·发展的机遇 | 第58-59页 |
·资源分析 | 第59-62页 |
·自然现状分析 | 第60页 |
·文化现状分析 | 第60页 |
·景点资源分析 | 第60页 |
·经济资源概况 | 第60-61页 |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第61-62页 |
·旅游产业策划 | 第62-63页 |
·现状产业 | 第62页 |
·发展趋势与思路 | 第62页 |
·功能定位 | 第62-63页 |
·形象定位 | 第63页 |
·设计理念 | 第63页 |
·典型村居点规划 | 第63-71页 |
·规划方案 | 第63-65页 |
·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 | 第65页 |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 第65-66页 |
·旅游产业规划设计 | 第66-69页 |
·农房建设与整治 | 第69-70页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70页 |
·基础设施规划 | 第70-71页 |
·景观绿化规划 | 第71页 |
·实践总结 | 第71-76页 |
·意义 | 第71页 |
·农村规划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和矛盾 | 第71-73页 |
·方法总结 | 第73-76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6-78页 |
·研究成果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