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实践意义 | 第16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6-17页 |
·村落、古村落和徽州古村落 | 第16-17页 |
·生态策略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生态策略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34页 |
·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2页 |
·古人“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学思想 | 第22-23页 |
·徽州地区风水理论及生态学思想 | 第23-2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4-3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7-33页 |
·研究述评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徽州古村落生态策略研究 | 第34-59页 |
·徽州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 第34-37页 |
·地理区位 | 第34页 |
·自然环境 | 第34-35页 |
·气候特征 | 第35-36页 |
·气候条件对村落的影响 | 第36-37页 |
·徽州古村落村落选址生态策略研究 | 第37-40页 |
·徽州古村落选址的一般步骤 | 第37-38页 |
·村落选址中的生态策略 | 第38-40页 |
·徽州古村落聚落层面生态策略研究 | 第40-53页 |
·徽州古村落街巷空间生态策略研究 | 第40-48页 |
·徽州古村落水环境生态策略研究 | 第48-52页 |
·徽州古村落植物绿化生态策略研究 | 第52-53页 |
·以天井空间为核心的院落生态策略研究 | 第53-58页 |
·天井空间的组合形式 | 第54-55页 |
·天井空间的采光与遮阳 | 第55-57页 |
·天井空间的自然通风与被动降温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黟县屏山村生态策略研究与测试模拟分析 | 第59-80页 |
·黟县屏山村总体概况 | 第59-60页 |
·黟县屏山村落选址生态策略研究与软件模拟分析 | 第60-63页 |
·屏山村落空间的测试分析及软件模拟研究 | 第63-71页 |
·屏山村落空间概况 | 第63-65页 |
·村落空间的测试分析与软件模拟 | 第65-71页 |
·天井空间的测试对比分析 | 第71-79页 |
·屏山舒宅测试分析 | 第71-74页 |
·五福会所幸福堂测试分析 | 第74-75页 |
·对比分析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徽州古村落生态策略研究启示与当代建筑规划解析 | 第80-92页 |
·徽州古村落生态策略研究的启示 | 第80-82页 |
·关注全局的整体观在生态空间营建中的应用 | 第80-81页 |
·延续徽州古村落选址中基于风水理念的生态观 | 第81页 |
·借鉴徽州古村落营建中对自然气候的生态适应 | 第81页 |
·对天井空间的现代诠释与适应性改造 | 第81-82页 |
·当代建筑规划解析与生态策略的体现 | 第82-91页 |
·规划选址中对生态策略的体现 | 第82-89页 |
·天井空间的现代应用与改造策略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2页 |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