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动机 | 第10-11页 |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企业的智力资本理论 | 第16-22页 |
·技术创新理论演进述评:基于智力资本视角 | 第22-28页 |
·企业的吸收能力理论 | 第28-34页 |
第三章 知识的类生物性质与技术创新 | 第34-43页 |
·知识的实践性 | 第34-35页 |
·知识的外生性 | 第35-36页 |
·知识的依附性 | 第36-37页 |
·知识的酶合性 | 第37页 |
·知识的群合性 | 第37-38页 |
·知识的有机性 | 第38-39页 |
·知识的惯性 | 第39-40页 |
·知识的变异性 | 第40-41页 |
·各性质之间的逻辑联系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理论假设与概念模型 | 第43-55页 |
·智力资本及吸收能力内部各维度之相互关系 | 第43-44页 |
·智力资本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44-47页 |
·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47-49页 |
·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49-50页 |
·创新文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50-52页 |
·技术差距对吸收能力及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52-53页 |
·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第55-84页 |
·研究方法与逻辑顺序 | 第55-56页 |
·变量设计与指标选择 | 第56-65页 |
·问卷设计 | 第65-67页 |
·样本数据收集 | 第67-68页 |
·前测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 第68-77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77-8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84-132页 |
·样本数据质量评估 | 第84-89页 |
·企业背景变量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89-94页 |
·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94-97页 |
·智力资本内部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 | 第97-101页 |
·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101-116页 |
·创新文化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116-120页 |
·技术差距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战略 | 第120-13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8页 |
·研究结论及其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启示 | 第132-136页 |
·研究局限 | 第136-137页 |
·研究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附录A 本文用到的英文缩写及符号索引 | 第149-150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 | 第150-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