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发展概述 | 第14-17页 |
·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疲劳损伤试验及试件制备 | 第26-44页 |
·现有主要疲劳试验研究概况 | 第26-33页 |
·间接拉伸试验 | 第28-30页 |
·直接拉伸试验 | 第30页 |
·小梁弯曲试验 | 第30-33页 |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设备选择 | 第33-35页 |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 第35-43页 |
·试验设备 | 第35-37页 |
·试验参数计算 | 第37-38页 |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步骤 | 第38-39页 |
·小梁疲劳试件的制备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单级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研究 | 第44-75页 |
·基于应变控制的疲劳损伤研究方法及预测模型 | 第44-48页 |
·传统疲劳理论方法 | 第44-45页 |
·力学法 | 第45-46页 |
·能量法 | 第46-48页 |
·本文疲劳研究方法 | 第48页 |
·单级荷载下的疲劳试验 | 第48-54页 |
·试验前的准备 | 第48-51页 |
·试验参数的选择 | 第51-54页 |
·单级荷载下的疲劳损伤分析 | 第54-73页 |
·单级循环荷载下各疲劳参数的演变规律 | 第55-59页 |
·初始弯拉劲度模量及失效判据分析与确定 | 第59-66页 |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分析 | 第66-67页 |
·单级荷载下的疲劳损伤分析 | 第67-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多级等幅荷载下混合料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研究 | 第75-107页 |
·沥青混合料疲劳累积损伤研究 | 第75-79页 |
·损伤累积机理 | 第75-76页 |
·累积损伤理论 | 第76-79页 |
·多级荷载疲劳试验 | 第79-83页 |
·疲劳荷载及加载方案设计 | 第79-81页 |
·试验规定及安排 | 第81-83页 |
·多级荷载下的疲劳损伤分析 | 第83-103页 |
·两级荷载简单加载疲劳损伤分析 | 第83-92页 |
·两级荷载循环加载疲劳损伤分析 | 第92-98页 |
·三级荷载加载疲劳损伤分析 | 第98-103页 |
·多级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预测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等幅荷载变换时疲劳损伤延迟现象研究 | 第107-128页 |
·沥青混合料疲劳荷载下的“锻炼效应”研究 | 第107-110页 |
·“锻炼效应”概念 | 第107页 |
·试验方案 | 第107-10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0页 |
·沥青混合料疲劳荷载下的“迟滞效应”研究 | 第110-127页 |
·迟滞效应机理 | 第110-111页 |
·分形理论概述 | 第111-114页 |
·疲劳损伤迟滞试验 | 第114-117页 |
·基于分形理论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7-126页 |
·基于两种不同加载方式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6-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基于损伤累积的沥青混合料与沥青层破坏研究 | 第128-148页 |
·基于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累积破坏研究 | 第128-135页 |
·基于车辆荷载作用的沥青层疲劳累积损伤研究 | 第135-147页 |
·基于疲劳损伤线性累积的沥青层破坏评价体系研究 | 第137-139页 |
·基于疲劳损伤非线性累积的沥青层破坏评价新体系研究 | 第139-140页 |
·两种沥青层破坏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 第140-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2页 |
主要结论 | 第148-150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0-151页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2页 |
附录 1 沥青材料性能试验评价结果 | 第162-163页 |
附录 2 单级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数据及分析 | 第163-166页 |
附录 3 多级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数据及分析 | 第166-174页 |
附录 4 图像处理及分形维数计算程序 | 第174-17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6-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
附件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