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国外港城关系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港城关系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1-24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港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 | 第24-35页 |
·相关概念 | 第24-26页 |
·港口 | 第24-25页 |
·港口城市 | 第25-26页 |
·港城协调发展的界定 | 第26-27页 |
·协调发展的概念 | 第26页 |
·港城协调发展的概念 | 第26-27页 |
·港城协调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港口和城市相互关系理论 | 第27-33页 |
·港城相互关系——历史的角度 | 第27-31页 |
·港城相互关系——现实的角度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港城协调发展经验教训的案例分析 | 第35-43页 |
·港城协调发展的经验分析 | 第35-39页 |
·鹿特丹 | 第35-37页 |
·深圳 | 第37-39页 |
·港城协调发展的教训分析 | 第39-40页 |
·利物浦 | 第39-40页 |
·千叶 | 第40页 |
·港城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 | 第40-42页 |
·经验的总结 | 第40-41页 |
·教训的总结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港城协调发展的评价 | 第43-52页 |
·港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5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 第43-44页 |
·港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5页 |
·港城协调发展评价方法及模型 | 第45-51页 |
·港口与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 第45-48页 |
·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港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日照市为例 | 第52-66页 |
·日照市综合发展水平 | 第52-57页 |
·日照市概况 | 第52页 |
·日照市综合实力 | 第52-55页 |
·日照市综合发展水平值的计算 | 第55-57页 |
·日照港综合发展水平 | 第57-60页 |
·日照港概况 | 第57页 |
·日照港的吞吐能力 | 第57-59页 |
·日照港综合发展水平值的计算 | 第59-60页 |
·日照市港城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 | 第60-63页 |
·日照市港口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关系 | 第60-61页 |
·日照市港口和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 第61-63页 |
·促进日照市港城协调发展的建议 | 第63-65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港城经济协调发展 | 第63-64页 |
·优化港城空间结构,促进港城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 第64页 |
·积极改善港城软硬环境,促进港城软硬环境协调发展 | 第64页 |
·把港口发展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促进港城文化协调发展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66-67页 |
·本文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