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诱导剂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生物合成三萜化合物的影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0页
   ·桦褐孔菌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桦褐孔菌简介第13页
     ·桦褐孔菌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第13-14页
     ·桦褐孔菌的有效成分与药理活性第14-16页
     ·桦褐孔菌的液体深层发酵第16-18页
   ·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8-27页
     ·三萜化合物的结构第18-20页
     ·三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第20-21页
     ·三萜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第21-23页
     ·三萜化合物的分离方法第23-25页
     ·三萜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第25-27页
   ·诱导剂在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第27-30页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作用第28-29页
     ·真菌诱导剂的作用第29-30页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40页
第二章 原始菌种活化纯培养和深层发酵产三萜的基本研究第40-52页
   ·引言第40页
   ·实验材料第40-42页
     ·原始菌种第40页
     ·实验试剂第40-41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1-42页
     ·培养基成分第42页
   ·原始菌种的活化纯培养第42-44页
     ·原始菌种的活化纯培养和形态学研究第42-43页
     ·菌种的保藏第43页
     ·桦褐孔菌菌种的平板扩大培养第43页
     ·液体发酵菌种的制备第43-44页
   ·桦褐孔菌深层基本发酵条件的探索第44-49页
     ·桦褐孔菌的生物量第44-45页
     ·发酵液中还原糖的测定第45-47页
     ·发酵液中的 pH 值测定第47-48页
     ·桦褐孔菌菌丝体内总三萜含量的测定第48-49页
   ·小结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第三章 桦褐孔菌三萜单体的提取分离及发酵制备第52-71页
   ·引言第52-53页
   ·实验材料第53-55页
     ·原始菌种第53页
     ·实验试剂第53-54页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4页
     ·培养基第54-55页
   ·实验方法第55-58页
     ·桦褐孔菌子实体三萜单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第55-56页
     ·液体发酵菌种的培养第56页
     ·发酵菌丝体生物量和总三萜提取物的测定第56页
     ·桦褐孔菌菌丝体内三萜单体含量测定第56-57页
     ·DPPH 清除自由基活性第57-5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四种羊毛脂烷型的三萜化合物的表征第58-61页
     ·菌丝体量和总三萜含量的动态变化第61-63页
     ·菌丝体内三萜组成的动态变化第63-66页
     ·总三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第四章 茉莉酸甲酯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制备三萜化合物的影响第71-86页
   ·引言第71页
   ·实验材料第71-73页
     ·原始菌种第71页
     ·试剂第71-7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2页
     ·培养基第72-73页
   ·实验方法第73-74页
     ·液体发酵菌种的培养第73页
     ·诱导剂茉莉酸甲酯的配制和添加方法第73页
     ·发酵菌丝体量和总三萜含量的测定第73页
     ·桦褐孔菌菌丝体内三萜成分的组成分析第73-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83页
     ·茉莉酸甲酯的添加时间对菌丝体生长和总三萜含量的影响第74-76页
     ·不同茉莉酸甲酯的助剂对菌丝体生长和总三萜含量的影响第76-78页
     ·茉莉酸甲酯对桦褐孔菌发酵过程中三萜成分的组成的影响第78-83页
   ·小结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五章 脂肪酸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制备三萜化合物的影响第86-96页
   ·引言第86页
   ·实验材料第86-88页
     ·原始菌种第86页
     ·实验试剂第86-87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87-88页
     ·培养基第88页
   ·实验方法第88-89页
     ·液体发酵种子的制备和培养第88页
     ·脂肪酸的添加方法第88页
     ·发酵菌丝体量和三萜含量的测定第88-89页
   ·结果与分析第89-93页
     ·不同浓度的脂肪酸对桦褐孔菌生物量和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89-91页
     ·脂肪酸对桦褐孔菌发酵过程中三萜组成成分的影响第91-93页
   ·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6-98页
   ·总结第96-97页
   ·展望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价铜含氮杂环类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下一篇:社会化媒体时代商业广告众包化运作模式中的广告创意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