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图表索引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光学导航敏感器简介 | 第15-16页 |
·光学敏感器标定技术与标定系统 | 第16-23页 |
·光学敏感器在轨标定技术与系统 | 第17-19页 |
·光学敏感器地面标定技术与系统 | 第19-23页 |
·星模拟器的基本功能与构成 | 第19页 |
·星模拟器的基本参数与模拟技术 | 第19-22页 |
·星模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光学导航敏感器地面标定系统与标定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光学导航敏感器地面标定技术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光学导航敏感器地面标定系统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高精度大尺寸星模拟器设计及技术研究 | 第27-28页 |
·高精度弱目标可变目标标准源设计及技术研究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深空导航敏感器标定系统设计 | 第29-50页 |
·系统的组成、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 第29页 |
·系统总体方案与总体结构布局 | 第29-30页 |
·标定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动态小天体全视场高精度模拟器 | 第31-40页 |
·模拟器光学系统方案 | 第32-34页 |
·星模拟器光学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 第32页 |
·长焦距大视场投影光学系统设计结果 | 第32-33页 |
·长焦距大视场投影光学系统像质分析 | 第33-34页 |
·动态小天体全视场高精度模拟器结构设计 | 第34-40页 |
·长焦距大视场投影光学系统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转向平面反射镜整体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自准直平面反射镜的光机结构 | 第36-37页 |
·自准直调焦系统光机结构设计 | 第37-39页 |
·系统支撑结构和接口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光瞳位置指示装置的设计方案 | 第40页 |
·基于光纤导光技术的目标标准源系统 | 第40-49页 |
·目标标准源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目标标准源总体结构 | 第41-43页 |
·可变星相分布高精密靶标 | 第41-42页 |
·带通滤光片设计 | 第42-43页 |
·目标模拟照明系统设计 | 第43-46页 |
·光耦合系统结构设计 | 第43-45页 |
·光纤入/出射板设计 | 第45-46页 |
·可变星等弱目标模拟照明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46-49页 |
·基于光纤导光技术的OLED照明系统组成与原理 | 第46页 |
·照明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大尺寸星模拟器光机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 第50-68页 |
·模拟器光机结构分析 | 第50-53页 |
·模拟器自重变形与应变分析 | 第50-51页 |
·模拟器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形和应变分析 | 第51-52页 |
·模拟器的模态分析 | 第52-53页 |
·光机结构轴向一致性可控方法研究 | 第53-62页 |
·光机结构的热变形模型与理论分析 | 第53-56页 |
·轴向一致性可控方法研究 | 第56-60页 |
·大尺寸星模拟器的轴向一致性设计 | 第60-62页 |
·采用轴向一致性设计的星模拟器性能测试 | 第62页 |
·大尺寸分光棱镜的安装技术研究 | 第62-67页 |
·安装分光棱镜的运动学和半运动学原理 | 第62-63页 |
·分光棱镜的机械压紧方式安装 | 第63-65页 |
·分光棱镜的粘结技术安装 | 第65页 |
·分光棱镜的挠性安装 | 第65-66页 |
·自准直调焦系统中的分光棱镜机构半运动学设计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高精度静态可变目标标准源技术研究 | 第68-100页 |
·光源与光纤耦合技术研究 | 第68-81页 |
·光纤与光纤的全反射原理 | 第68-69页 |
·光纤的分类 | 第68-69页 |
·光纤的全反射原理 | 第69页 |
·光源与光纤的对接技术研究 | 第69-75页 |
·光源与光纤的直接耦合 | 第70-71页 |
·用透镜间接耦合技术 | 第71-75页 |
·阵列耦合 | 第75页 |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和光纤对接 | 第75-76页 |
·光源与光纤对接能量损耗 | 第76-81页 |
·光纤的能量损耗 | 第76-77页 |
·光纤端面的倾斜效应 | 第77-78页 |
·光纤的位置对接损耗 | 第78-81页 |
·基于光纤导光技术的目标标准源关键技术研究 | 第81-99页 |
·基于OLED面阵光源与光纤的光耦合技术研究 | 第81-89页 |
·光耦合机构的光源选择与参数确定 | 第82-83页 |
·光耦合机构的光纤选择与参数确定 | 第83-84页 |
·自聚焦透镜参数设计与优化 | 第84-88页 |
·自聚焦透镜参数设计设计仿真 | 第88-89页 |
·星等与OLED亮度控制技术研究 | 第89-95页 |
·星等与OLED亮度分析 | 第89-91页 |
·基于OLED显示屏的亮度与星等控制技术研究 | 第91-95页 |
·高精密靶标的研制技术 | 第95-99页 |
·靶标基底的选择 | 第96页 |
·靶标基底金属遮光膜研制技术 | 第96-97页 |
·靶标关键参数的精度控制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标定系统的关键参数精度分析与测试结果 | 第100-112页 |
·星间角距精度分析与测试结果 | 第100-106页 |
·星间角距精度检测方法 | 第100-101页 |
·星间角距精度分析 | 第101-103页 |
·星间角距精度测试 | 第103-106页 |
·星等分析与测试结果 | 第106-111页 |
·星等检测方法 | 第106-107页 |
·星等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1页 |
·目标标准源靶标星点测试 | 第107-109页 |
·标定系统的整机星点星等测试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 第112-113页 |
·本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与关键技术 | 第112-113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 | 第113页 |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和参与科研情况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