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生物柴油概述 | 第13-15页 |
·引言 | 第13页 |
·生物柴油基本性质 | 第13-14页 |
·国内外制备生物柴油原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 | 第15-16页 |
·国外微藻制备生物柴油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我国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优点 | 第16页 |
·制约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生产的因素 | 第16页 |
·小球藻概述 | 第16-19页 |
·小球藻的主要成分 | 第17页 |
·小球藻的培养 | 第17-18页 |
·利用小球藻作生产生物柴油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小球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小球藻油脂含量测定及油脂提取方法 | 第20-23页 |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20-21页 |
·索氏提取法 | 第21页 |
·荧光染料测定法 | 第21-22页 |
·磷酸香草醛法 | 第22页 |
·CO_2超临界提取法 | 第22-23页 |
·微藻油脂成分的测定 | 第23页 |
·海洋微藻育种技术研究 | 第23-25页 |
·选择育种 | 第23-24页 |
·诱变育种 | 第24页 |
·细胞融合 | 第24页 |
·基因工程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高产油小球藻的培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的快速测定 | 第27-3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小球藻的培养 | 第27-28页 |
·F/2培养基配置 | 第28页 |
·小球藻生物量与油脂含量快速测定 | 第28-29页 |
·小球藻生物量以及油脂含量的动态测定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小球藻藻液可见光光吸收波长扫描及最适波长的验证 | 第29-31页 |
·光密度法与细胞计数法、干重法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小球藻油脂-磷酸香草醛反应物的光吸收波长扫描及最适波长的验证 | 第32-33页 |
·油脂含量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3-34页 |
·小球藻生物量以及油脂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小球藻油脂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9-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油脂提取方法比较 | 第41-43页 |
·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小球藻诱变育种 | 第49-6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小球藻紫外诱变 | 第50-51页 |
·小球藻的EMS诱变 | 第51-52页 |
·小球藻的EMS复合浅蓝菌素诱变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小球藻紫外诱变 | 第52-56页 |
·小球藻的EMS诱变 | 第56-59页 |
·小球藻的EMS复合浅蓝菌素诱变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创新点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