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20世纪中期香港的政治、经济 | 第9-13页 |
一 香港的政治变迁 | 第9-11页 |
二 香港经济:夹缝中的生存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政治和经济变革语境下的香港电影 | 第13-16页 |
一 政治语境下的香港电影 | 第13-14页 |
二 现代化转型下的香港电影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电懋”及其现代化产业特征 | 第16-25页 |
第一节 陆运涛与香港国际电影懋业公司 | 第16-21页 |
一 陆运涛和他的电影梦 | 第16-18页 |
二 登陆香港:“电懋”影视帝国的扩张 | 第18-21页 |
第二节 “电懋”的现代化产业特征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电懋”国语影片研究 | 第25-50页 |
第一节 “电懋”的“女星时代” | 第25-34页 |
一 葛兰:“空中小姐”的身份困惑 | 第25-27页 |
二 “孤女”尤敏和她的“香港三部曲” | 第27-34页 |
第二节 “电懋”的喜剧片 | 第34-40页 |
一 喜剧背后的文化冲突:“南北”系列喜剧 | 第34-36页 |
二 消费社会的现代爱情观:都市风情喜剧 | 第36-40页 |
第三节 “电懋”的时装文艺片 | 第40-44页 |
一 三个女性的史诗:《星星、月亮、太阳》 | 第41-43页 |
二 劳动的女性:时装文艺片中的女性职业问题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电懋”歌舞片研究 | 第44-50页 |
一 作为类型的歌舞片 | 第44-48页 |
二 “歌舞女郎”的现代身份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电懋”的海内外市场扩张 | 第50-60页 |
第一节 两强相争:与“邵氏兄弟”在本土与台湾的竞争 | 第50-56页 |
一 对香港本土市场的争夺 | 第50-54页 |
二 在台湾的竞争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电懋”的东南亚市场 | 第56-58页 |
第三节 “电懋”与日本的合作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