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禀赋差异、配置效应与机制创新--双重约束下的农村金融绩效与激励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录第10-15页
图目录第15-16页
表目录第16-18页
1 导论第18-30页
   ·问题的提出第18-2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研究目的第22页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农村金融与涉农贷款第23-24页
     ·供给约束与需求约束第24页
     ·农贷绩效与配置效率第24-25页
     ·激励相容与机制设计第25页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第25-28页
     ·技术路线第25-27页
     ·论文结构第27-28页
   ·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第28-30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28-29页
     ·存在的不足第29-30页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第30-44页
   ·理论回顾第30-34页
     ·农业信贷补贴论第30页
     ·农业金融市场论第30-31页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第31-32页
     ·局部知识论第32-33页
     ·农村金融理论的比较第33-34页
   ·文献综述第34-44页
     ·金融发展理论第34-35页
     ·农户与农户金融第35-37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第37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第37-39页
     ·农村金融配置绩效第39-41页
     ·农村金融激励机制第41-44页
3 农户行为、金融需求与融资意愿第44-62页
   ·引言第44页
   ·农户行为与农户借贷模型第44-47页
   ·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分析第47-51页
     ·农村金融需求的调查第47-49页
     ·当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分析第49-51页
   ·农户禀赋对融资意愿的影响分析第51-61页
     ·农户决策的MNL模型第51-53页
     ·样本说明与变量选择第53-54页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第54-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4 农贷禀赋、省域差异与空间分布第62-80页
   ·引言第62页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的总体描述第62-64页
   ·农村金融网点分布差异的空间计量第64-78页
     ·空间自相关与空间计量模型第64-67页
     ·理论假设、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第67-70页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第70-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5 供给配给、需求压抑与双重约束第80-100页
   ·引言第80-81页
   ·供需双重约束的理论分析第81-88页
     ·供给配给型的信贷约束第81-85页
     ·需求压抑型的信贷约束第85-88页
   ·供需双重信贷约束的实证分析第88-99页
     ·信贷约束的确定与分析第88-91页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第91-93页
     ·OLM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93-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6 局部失灵、低位均衡与金融缺口第100-114页
   ·引言第100-101页
   ·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局部失灵第101-105页
     ·农村金融发展成效第101-103页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分析第103-105页
   ·局部失灵下的市场低位均衡第105-106页
   ·低位均衡下的农村金融缺口第106-113页
     ·农村资金需求量分析第106-108页
     ·农村资金供应量分析第108-110页
     ·农村资金缺口与金融缺口第110-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7 基于信贷约束的农贷绩效微观计量第114-132页
   ·引言第114-115页
   ·信贷约束下农户获贷效应:Heckman回归第115-123页
     ·自我选择与样本选择模型第115-116页
     ·变量设定第116-119页
     ·模型分析第119-122页
     ·信贷约束下的农户信贷缺口第122-123页
   ·信贷抑制下的农户福利效果:ESRM分析第123-129页
     ·模型构建第123-125页
     ·变量描述第125-127页
     ·估计分析第127-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2页
8 基于统计数据的农贷绩效宏观实证第132-164页
   ·引言第132页
   ·农户增收效应的因素检验:VAR估计第132-149页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133-136页
     ·模型构建、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第136-140页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第140-149页
   ·农村金融效率的地区差异:DEA-Tobit两步法第149-162页
     ·DEA-Tobit模型第149-153页
     ·变量与数据选取第153-155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155-162页
   ·本章小结第162-164页
9 涉农金融使命漂移与扶持机制第164-174页
   ·引言第164页
   ·涉农金融机构的使命漂移第164-165页
   ·涉农金融机构的激励模型第165-169页
     ·模型假设第165-166页
     ·模型求解第166-168页
     ·模型结论分析第168-169页
   ·我国正向激励的政策扶持机制第169-172页
     ·财税扶持政策第169-170页
     ·金融扶持政策第170-172页
     ·政策激励需关注的问题第172页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10 农贷市场信号显示与信息机制第174-192页
   ·引言第174-175页
   ·农贷市场的“搭便车效应”第175-178页
  1 O.2.1 信息对称时的农贷市场第175-176页
  1 O.2.2 信息不对称时的农贷市场第176-178页
   ·农贷市场的信号显示第178-185页
  1O.3.1 斯宾塞的信号传递理论第178-179页
     ·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信号显示第179-185页
 1O.4 农户自动履约激励与征信机制第185-188页
  1O.4.1 基于声誉激励的银农博弈第185-187页
     ·引入征信机制的银农博弈第187-188页
 1O.5 我国双向激励的农村征信机制第188-190页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第188页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模式第188-190页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关注的问题第190页
   ·本章小结第190-192页
11 非正规金融生态位与联结机制第192-212页
   ·引言第192页
   ·格乌司原理与非正规金融生态位第192-194页
     ·格乌司原理第192-193页
     ·非正规金融竞争优势第193-194页
   ·非正规金融与农户信贷约束的缓解第194-203页
     ·农户融资渠道的选择第194-199页
     ·非正规融资与农户信贷约束第199-203页
   ·金融联结的Stackelberg模型分析第203-206页
     ·农贷市场特征与软信息激励第203-204页
     ·金融联结模型第204-206页
   ·软信息激励的金融联结机制分析第206-210页
     ·国内外金融联结的基本情况第206-208页
     ·宁波象山“村民集团授信”创新案例第208-210页
     ·金融联结在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第210页
   ·本章小结第210-212页
12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212-216页
   ·研究结论第212-213页
   ·政策建议第213-216页
     ·健全农村公共财政支持体系,积极创造金融支农良好环境第213-214页
     ·构建适度竞争农村金融体系,努力缓解农村市场信贷约束第214页
     ·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有效纾解农贷市场局部失灵第214-215页
     ·创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金融支农杠杆效应第215页
     ·探索农村金融分层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第215-216页
参考文献第216-22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事评价、同事公平与知识共享及个人创新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苯并-21-冠-7及其衍生物的轮烷和[c2]雏菊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