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新型接枝共聚物囊泡氧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第10-13页
     ·聚乳酸(PLA)第10-12页
     ·聚碳酸酯(PC)第12-13页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第13-16页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基本性质第13-14页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第14-16页
   ·聚合物/血红蛋白组装的血液代替品综述第16-22页
     ·游离血红蛋白修饰第17-19页
     ·脂质体封装血红蛋白第19-21页
     ·新型血红蛋白基氧载体第21-22页
   ·本论文设计思想第22-23页
第2章 实验试剂和测试仪器第23-25页
   ·实验用试剂和药品第23-24页
   ·实验用测试仪器第24-25页
第3章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25-33页
   ·二叠氮新戊二醇的合成第25-26页
   ·5,5—二叠氮基三亚甲基碳酸酯(DAC)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26-27页
   ·聚(丙交酯-CO-5,5—二叠氮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27-29页
   ·炔基化 PEG_(2000)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29-30页
   ·接枝共聚物 P(LA-CO-DAC)_M-G-PEG_N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接枝共聚物 P(LA-co-DAC)-g-PEG 的自组装第33-38页
   ·胶束制备与表征方法第33-34页
     ·P(LA-co-DAC)-g-PEG 胶束的制备第33页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第33页
     ·胶束形貌和粒径的表征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37页
     ·临界胶束浓度第34-35页
     ·胶束形貌和粒径表征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接枝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表征第38-44页
   ·实验部分第38-39页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蛋白吸附能力测定第38页
     ·聚合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3页
     ·蛋白吸附能力测定第39-42页
     ·细胞毒性实验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6章 聚合物囊泡包裹血红蛋白及物化性能表征第44-52页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包裹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5-46页
     ·羰基血红蛋白溶液的配置第45页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包裹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5-46页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包裹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第46-47页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形貌第46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6页
     ·血红蛋白封装效率测定第46-47页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携氧能力测试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1页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形貌第47-48页
     ·聚合物囊泡包裹血红蛋白证明第48页
     ·血红蛋白封装效率第48-49页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携氧能力测试结果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性聚氨酯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研究
下一篇:C24和C48的第一性原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