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论我国政府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责任与进一步措施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24页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 研究现状第11-14页
  (二) 文献综述与主要问题第14-17页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7-19页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9页
  (一) 研究方法第19页
  (二) 创新点第19页
 五、本文重要概念辨析与理论阐述第19-24页
  (一)本文涉及的重要概念及辨析第19-21页
  (二) 本文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第21-24页
第一章 培养健康社会心理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第24-40页
 一、我国社会心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状况分析第24-31页
  (一) 当前我国社会心理的集中表现第24-25页
  (二) 当前我国诸多社会心理问题及影响分析第25-31页
 二、政府管理活动与社会心理之间的辨证关系第31-33页
  (一) 政府管理活动影响民众社会心理第32页
  (二) 社会心理反作用政府开展管理活动第32-33页
 三、我国政府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主导责任及表现第33-40页
  (一) 我国政府在培养健康社会心理中居主导地位第33-35页
  (二) 我国政府发挥培养健康社会心理主导责任的要义第35-36页
  (三) 我国政府培养健康社会心理发挥主导作用的责任表现第36-40页
第二章 政府履行培养健康社会心理责任的已有作为和不足第40-48页
 一、目前我国政府在培养健康社会心理中已采取的政策与措施第40-42页
  (一) 政策法规第40页
  (二) 现实措施第40-42页
 二、我国政府培养健康社会心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第42-45页
  (一)政府在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主导地位并未充分体现第42-43页
  (二)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培养健康社会心理步调不统一第43-44页
  (三) 政府在培养健康社会心理过程中的客体选择问题第44-45页
 三、我国政府培养健康社会心理工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45-48页
  (一) 法律支持不足第45-46页
  (二) 责任归属不清第46-47页
  (三) 地方政府定位不明第47-48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在培养健康社会心理中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第48-59页
 一、正确选择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路径第48-49页
  (一) 应选择政府主导下思想统一、顺应国策的路径第48页
  (二) 应选择一条能营造培养健康社会心理有效环境的路径第48-49页
 二、加强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政府职能建设第49-51页
  (一) 政府应专设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工作部门第49页
  (二) 政府要发挥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微观职能第49-50页
  (三) 政府应加强有利于民众意见表达渠道畅通的职能第50页
  (四) 政府应增强监管社会心理变化的职能第50-51页
 三、应倡导动员全社会建设健康社会心理工程第51-54页
  (一) 探索建立社会心理的监测网络第51-52页
  (二) 建立社会心理评估和疏导机制第52-53页
  (三) 利用心理学理论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第53-54页
  (四) 注重培养和建立不同阶层的内心认同模式第54页
 四、加强培养健康社会心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第54-57页
  (一)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55页
  (二) 建立利益合理分配、调解、约束和补偿机制第55-56页
  (三) 建立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制度第56-57页
 五、政府应注重培养公务员队伍的社会心理健康第57-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责任与路径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