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责任与路径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一)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三、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一) 创新 | 第17页 |
(二) 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责任 | 第18-30页 |
一、体面劳动及其环境 | 第18-21页 |
(一) 体面劳动的提出 | 第18页 |
(二) 体面劳动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三) 体面劳动的目标 | 第19-20页 |
(四) 体面劳动的意义 | 第20-21页 |
二、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途径 | 第21-24页 |
(一) 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21-22页 |
(二) 工会履行应尽的职责 | 第22-23页 |
(三) 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 | 第23-24页 |
(四) 劳动者追求自身的合法权益 | 第24页 |
三、体面劳动环境对政府的责任诉求 | 第24-30页 |
(一) 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必要性与可能行分析 | 第24-26页 |
(二) 政府对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责任 | 第26-30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责任的状况 | 第30-43页 |
一、我国体面劳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一) 政治层面 | 第30页 |
(二) 就业层面 | 第30-31页 |
(三) 社会产品分配层面 | 第31-34页 |
(四) 人力资源开发层面 | 第34页 |
二、我国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 第34-41页 |
(一) 中国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公约 | 第34-35页 |
(二) 政治层面 | 第35页 |
(三) 就业层面 | 第35-37页 |
(四) 社会产品分配层面 | 第37-41页 |
(五) 社会对话 | 第41页 |
三、我国政府履行营造体面劳动环境责任的缺失 | 第41-43页 |
(一) 管理存在偏差 | 第41页 |
(二) 社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政府进一步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路径 | 第43-53页 |
一、我国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障碍 | 第43-44页 |
(一) 户籍制度的限制 | 第43页 |
(二) 收入分配不合理 | 第43页 |
(三)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43-44页 |
(四) 劳动者缺乏体面劳动意识 | 第44页 |
二、我国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路径 | 第44-53页 |
(一) 强化政府营造体面劳动环境的责任 | 第44-47页 |
(二)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第47-48页 |
(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第48页 |
(四) 完善劳动者的组织建设 | 第48-49页 |
(五) 继续积极的就业政策 | 第49-50页 |
(六) 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 | 第50-51页 |
(七)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51-52页 |
(八) 加强劳动技能开发与培训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