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 第10-11页 |
·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与个人知识组织化 | 第11-12页 |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创新与特色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46页 |
·个人知识组织化理论综述 | 第19-32页 |
·知识的概念和特征 | 第19-21页 |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征 | 第21-22页 |
·个人知识组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实现过程 | 第24-29页 |
·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群体和知识转移 | 第32-42页 |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第32-33页 |
·群体层面的知识转移 | 第33-35页 |
·正式群体和知识转移 | 第35-37页 |
·非正式群体和知识转移 | 第37-40页 |
·群体互动和知识转移 | 第40-42页 |
·组织信任和知识转移 | 第42-43页 |
·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46-59页 |
·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群体互动维度的划分 | 第46-47页 |
·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47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47-54页 |
·人际互动与组织情感信任、组织学习和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关系 | 第48-50页 |
·知识互动与组织学习、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关系 | 第50-52页 |
·人际互动与组织情感信任、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关系 | 第52-53页 |
·人际互动、知识互动与组织学习、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关系 | 第53-54页 |
·各变量衡量指标的设置 | 第54-58页 |
·群体互动的衡量指标 | 第54-57页 |
·组织学习的衡量指标 | 第57页 |
·个人知识组织化绩效的衡量指标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量表设计与初步数据分析 | 第59-81页 |
·量表设计 | 第59-66页 |
·量表设计过程 | 第59-60页 |
·变量测量项目设置 | 第60-65页 |
·调查对象界定 | 第65-66页 |
·样本量确定 | 第66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6-80页 |
·数据分析思路 | 第67页 |
·问卷描述性统计 | 第67-71页 |
·样本数据信度分析 | 第71-74页 |
·样本数据效度分析 | 第74-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实证研究 | 第81-97页 |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81-84页 |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第81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步骤 | 第81-83页 |
·结构方程模型适配指标 | 第83-84页 |
·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 第84-94页 |
·初始模型及相关变量解释 | 第84-85页 |
·模型适配度检验与模型修正 | 第85-88页 |
·模型路径检验与模型修正 | 第88-94页 |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结论和启示 | 第97-104页 |
·研究结论 | 第97-98页 |
·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 第98-102页 |
·积极促进并充分利用群体互动 | 第98-101页 |
·提升企业学习氛围和信任氛围 | 第101-102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附录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