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 第15-20页 |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 第15-16页 |
·我国森林资源相关法律规定的现状 | 第16页 |
·完善我国森林法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法理学基础 | 第16-17页 |
·生态学基础 | 第17-18页 |
·法经济学基础 | 第18页 |
·法社会学基础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森林法》的基本概念和立法目的的完善 | 第20-27页 |
·我国《森林法》中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我国《森林法》中“森林”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我国《森林法》中“森林资源”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我国《森林法》立法目的的完善建议 | 第22-27页 |
·我国《森林法》立法目的的历次修改及简要评析 | 第22-23页 |
·外国相关国家森林法律制度中关于立法目的的规定 | 第23-25页 |
·我国与外国森林法律中立法目的的比较 | 第25页 |
·完善我国《森林法》立法目的的建议 | 第25-27页 |
第4章 具体的森林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27-43页 |
·我国森林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7-31页 |
·我国的规定 | 第27-28页 |
·德国、瑞典关于森林资源所有权制度的规定 | 第28-29页 |
·我国与德国、瑞典森林资源所有权制度的比较 | 第29-30页 |
·完善建议 | 第30-31页 |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建议 | 第31-35页 |
·我国的规定 | 第31页 |
·外国相关国家的规定 | 第31-33页 |
·我国与外国相关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比较 | 第33-34页 |
·完善建议 | 第34-35页 |
·我国森林资源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5-37页 |
·我国和俄罗斯的规定 | 第36页 |
·完善建议 | 第36-37页 |
·我国森林资源法律责任的完善建议 | 第37-43页 |
·我国的规定 | 第37-38页 |
·保加利亚、俄罗斯关于森林资源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38-40页 |
·我国与外国关于森林资源法律责任的比较 | 第40-41页 |
·完善建议 | 第41-43页 |
第5章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 第43-48页 |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43-44页 |
·外国相关国家的规定 | 第44-45页 |
·俄罗斯的规定 | 第44-45页 |
·巴西的规定 | 第45页 |
·我国与俄罗斯、巴西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 | 第45-46页 |
·俄罗斯与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 | 第45-46页 |
·巴西与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体制的比较 | 第46页 |
·完善建议 | 第46-48页 |
·为实现中国的森林资源产权化管理,不断探索宏观调控模式 | 第46-47页 |
·明晰森林资源产权,完成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机制的彻底转变 | 第47页 |
·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议 | 第47-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