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3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 | 第15-16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一) 发展性教育 | 第16-18页 |
(二) 发展性学生 | 第18-20页 |
(三) 多元文化 | 第20-21页 |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9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1-26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9-3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第一章 美国发展性教育的历史进程 | 第30-51页 |
一、发展性教育的萌芽阶段:17世纪30年代-19世纪20年代 | 第30-33页 |
(一) 发展性教育萌芽的社会条件 | 第31-32页 |
(二) 发展性教育的萌芽形式:学习辅助 | 第32-33页 |
二、发展性教育的初步发展:19世纪30年代-19世纪60年代 | 第33-37页 |
(一) 发展性教育初步发展的社会因素 | 第33-35页 |
(二) 学术预科学园与大学预科系 | 第35-37页 |
三、发展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 第37-40页 |
(一) 发展性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背景:联邦政府与发展性教育 | 第37-38页 |
(二) 本阶段发展性教育的表现形式:矫正教育 | 第38-40页 |
四、发展性教育的扩张时期: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 | 第40-43页 |
(一) 社会背景分析:联邦政府干预的深入以及民权运动 | 第40-41页 |
(二) 发展性教育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补偿教育 | 第41-43页 |
五、发展性教育的成熟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末期 | 第43-47页 |
(一) 正式的发展性教育 | 第43-44页 |
(二) 实施发展性课程的主体 | 第44-45页 |
(三) 与发展性教育相关的组织 | 第45-47页 |
六、发展性教育的新时期:20世纪末期至今 | 第47-48页 |
七、发展性教育的现状:范围与成就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二章 明尼苏达大学普通教育学院:发展性教育的前沿阵地 | 第51-81页 |
一、普通教育学院建立的社会条件与思想基础 | 第52-62页 |
(一) 民众对于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信心剧增 | 第53-54页 |
(二) 杰斐逊与杰克逊的影响 | 第54-56页 |
(三) 高校关注发展性教育的传统 | 第56-57页 |
(四)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57-59页 |
(五) 教学方法的革新 | 第59-60页 |
(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第60-62页 |
二、学校领导者的教育理念与普通教育学院的创办 | 第62-64页 |
(一) 考夫曼与普通教育学院的教育理念 | 第62-63页 |
(二) 麦克林与普通教育学院的办学风格 | 第63-64页 |
三、普通教育学院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与应用 | 第64-70页 |
(一) 明尼苏达观念的形成 | 第65-67页 |
(二) 明尼苏达观念在学生事务中的应用 | 第67-69页 |
(三) 建立在明尼苏达观念上的研究 | 第69-70页 |
四、发展性教育对于普通教育学院的价值 | 第70-74页 |
(一) 发展性教育是普通教育学院完成其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 第70-73页 |
(二) 发展性教育是普通教育学院维护自身独特价值的重要保障 | 第73-74页 |
五、普通教育学院办学特色 | 第74-79页 |
(一) 普通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 | 第75-76页 |
(二) 注重多元化的招生政策 | 第76-77页 |
(三) 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 第77页 |
(四) 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 第77-78页 |
(五) 多样化的学生服务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与发展性教育 | 第81-105页 |
一、普通教育学院构建多元文化环境的措施 | 第81-85页 |
二、发展性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建构 | 第85-95页 |
(一) 发展性教育与“金手铐”范式 | 第86-88页 |
(二) 提升多元文化环境与发展性教育 | 第88页 |
(三) 应对多元文化背景的发展性教育教学方法 | 第88-89页 |
(四) 普通教育学院的文化环境研究 | 第89-91页 |
(五) 多元文化环境中“自由维度”的建构 | 第91-93页 |
(六) 普通教育学院与“自由维度”的建构 | 第93-95页 |
三、多元文化环境下发展性教育的教学项目分析 | 第95-104页 |
(一) CE项目的学生群体分析 | 第96-98页 |
(二) CE项目的教学目标 | 第98页 |
(三) CE项目对于学生的意义 | 第98-99页 |
(四) CE项目的课程安排 | 第99-101页 |
(五) CE项目的课程特点 | 第101-104页 |
本聿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四章 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服务与发展性教育 | 第105-121页 |
一、普通教育学院学生服务项目的历史 | 第105-110页 |
(一) 1961年-1971年:基本定向阶段 | 第106-107页 |
(二) 1971年-1985年:扩大功能阶段 | 第107-108页 |
(三) 1985年-1995年:巩固与提高阶段 | 第108-109页 |
(四) 1995年-至今:变革与进一步完善阶段 | 第109-110页 |
二、普通教育学院学生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10-116页 |
(一) 咨询师的多元文化意识 | 第110页 |
(二) 咨询师的职业发展 | 第110-111页 |
(三) 学生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 第111-113页 |
(四) 学生服务工作的实施过程 | 第113-115页 |
(五) 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与监管 | 第115-116页 |
三、促进学生课外合作学习的服务工作 | 第116-120页 |
(一) 合作学习的课外教育价值 | 第116-117页 |
(二) 学术资源中心:从理论到实践 | 第117-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普通教育学院发展性教育实施的保障体系 | 第121-139页 |
一、普通教育学院成功办学的保障体系之一:理论研究模式 | 第121-129页 |
(一) 普通教育学院研究任务的确立 | 第121-122页 |
(二) 普通教育学院的研究机构设置 | 第122-123页 |
(三) 普通教育学院有关发展性教育的研究 | 第123-126页 |
(四) 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 第126-129页 |
二、普通教育学院成功办学的保障体系之二:学生标准评估模式 | 第129-138页 |
(一) 学生标准评估模式的理论基础——谁应该接受高等教育? | 第130-133页 |
(二) 高等教育的一次重要尝试:为民主的高等教育 | 第133-134页 |
(三) 普通教育学院学生标准评估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第134-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六章 美国发展性教育的经验、问题以及启示 | 第139-151页 |
一、美国发展性教育的经验 | 第139-143页 |
(一) 注重多元文化建设 | 第139-140页 |
(二) 注重教育立法的引导 | 第140-141页 |
(三) 培养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教师队伍 | 第141-142页 |
(四) 建构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 | 第142-143页 |
二、美国发展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43-146页 |
(一) 对于发展性教育价值的认识存在分歧 | 第143-144页 |
(二) 从事发展性教育的教师数量短缺 | 第144-145页 |
(三) 发展性教育研究缺乏横向沟通 | 第145-146页 |
三、美国发展性教育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第146-151页 |
(一) 树立全新的高等教育观——高等教育应该为谁服务? | 第147-148页 |
(二) 建立与完善法律体系——维护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 第148页 |
(三) 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发展性教师队伍 | 第148-149页 |
(四) 建立和完善与教学相关的保障体系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4页 |
后记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