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红景天中络塞维的纯化及抗疲劳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玫瑰红景天概述 | 第9-10页 |
·玫瑰红景天的化学成分 | 第9页 |
·玫瑰红景天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9-10页 |
·络塞维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络塞维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11页 |
·络塞维的提取方法 | 第11-12页 |
·络塞维的纯化方法 | 第12-13页 |
·抗疲劳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疲劳的定义 | 第13页 |
·疲劳产生的机理 | 第13-14页 |
·抗疲劳功能食品的研究 | 第14页 |
·抗疲劳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6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大孔树脂法纯化络塞维 | 第17-27页 |
·引言 | 第17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络塞维上样液的制备 | 第18页 |
·样品含量的测定 | 第18页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18页 |
·静态吸附和解吸 | 第18-19页 |
·静态吸附等温线 | 第19页 |
·树脂吸附动力学 | 第19页 |
·动态吸附和解吸 | 第19-20页 |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验证 | 第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6页 |
·吸附树脂的选择 | 第20-21页 |
·三种树脂的静态吸附曲线 | 第21-22页 |
·HP-20 树脂静态吸附等温线 | 第22页 |
·HP-20 树脂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22-23页 |
·柱床层高度的考察 | 第23页 |
·上样流速和上样量的考察 | 第23-24页 |
·洗脱剂浓度的考察 | 第24页 |
·梯度洗脱的解吸特征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络塞维 | 第27-33页 |
·引言 | 第2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28页 |
·溶剂系统的选择 | 第28页 |
·两相溶剂系统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进样量和洗脱速度的筛选 | 第28页 |
·HSCCC 法分离与制备 | 第28-29页 |
·组分的分析和鉴定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9-30页 |
·两相溶剂系统的筛选 | 第30页 |
·洗脱流速与进样量的筛选 | 第30-31页 |
·分离制备结果 | 第31页 |
·结构鉴定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络塞维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33-45页 |
·引言 | 第3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抗疲劳特性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35-36页 |
·代谢组学 | 第36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抗疲劳特性评价结果 | 第36-40页 |
·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40-42页 |
·抗疲劳与抗氧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页 |
·代谢组学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A:络塞维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 第52-53页 |
附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