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以建阳外国语学校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一、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类型 | 第13-14页 |
三、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 第14-15页 |
四、数学学困生的思维特点 | 第15页 |
五、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第三章 数学学困生成因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页 |
二、多元智力理论 | 第18-19页 |
三、韦纳归因理论 | 第19页 |
四、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9-20页 |
五、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困生理论 | 第20-22页 |
第四章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调查分析 | 第22-30页 |
一、对初中数学学困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22-27页 |
二、对初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27-30页 |
第五章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 第30-36页 |
一、内部原因 | 第30-31页 |
二、外部原因 | 第31-36页 |
第六章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第36-48页 |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 第36页 |
二、倾注一颗爱心,适度“偏爱”学困生 | 第36-41页 |
三、培养学习兴趣,点燃学困生学习热情 | 第41-44页 |
四、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 第44-45页 |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 第45-47页 |
六、加强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1 | 第52-56页 |
附录2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