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中国经济地理论文

基于GIS的中原经济区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18页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进展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8页
2 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第18-26页
   ·理论基础第18-23页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18页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第18-19页
     ·城市与区域关系理论第19-20页
     ·区域分工理论第20-21页
     ·空间组织理论第21-23页
   ·技术支撑第23-26页
     ·地理信息系统第23-24页
     ·遥感技术第24页
     ·现代统计学方法第24-26页
3 中原经济区空间结构分析第26-50页
   ·中原经济区整体发展状况第26-27页
   ·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第27-32页
     ·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28页
     ·中原经济区 30 个省辖市中心性强度计算第28-30页
     ·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分布第30-32页
   ·中原经济区域发展类型结构分析第32-43页
     ·区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页
     ·中原经济区 201 个县域综合实力评价第33-42页
     ·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2-43页
   ·中原经济区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第43-45页
     ·中原经济区的地貌类型第43-44页
     ·中原经济区自然资源分布第44-45页
   ·中原经济区交通网络结构分析第45-50页
     ·中原经济区交通现状分析第45-46页
     ·中原经济区交通网络便捷度分析第46-50页
4 中原经济区内部经济区划分第50-72页
   ·经济区划分的技术方法第52-54页
     ·现代技术方法第52-53页
     ·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技术方法第53-54页
   ·中原经济区内部分区的理论模式第54-57页
     ·主要中心城市的确定第54-56页
     ·经济区的理论边界第56-57页
   ·中原经济区内部分区的渐进式调整第57-72页
     ·基于交通便捷度的调整第57-60页
     ·基于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的调整第60-64页
     ·基于自然条件相关性的调整第64-66页
     ·基于区域发展水平一致性的调整第66-68页
     ·中原经济区划内部分区的建议方案第68-72页
5. 中原经济区空间组织方式第72-84页
   ·中原经济区总体空间组织第72-74页
   ·中原经济区分区组织第74-84页
     ·中原城市群核心经济区第74-75页
     ·豫北冀南经济区第75-76页
     ·中原城市群西北经济区第76-77页
     ·中原城市群南部经济区第77-78页
     ·皖西北经济区第78页
     ·濮阳鲁南经济区第78-79页
     ·豫西南经济区第79-80页
     ·豫东经济区第80-81页
     ·三门峡运城经济区第81-82页
     ·豫南经济区第82-84页
6. 全文总结第84-8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84-85页
   ·主要创新第85-86页
   ·讨论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封市农业气象灾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校车路径问题元启发算法设计与GIS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