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雾作用下模拟原木楞堆的燃烧实验研究与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贮木场火灾概述 | 第9-10页 |
| ·贮木场原木楞堆火灾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0页 |
| ·细水雾概述 | 第10-12页 |
| ·细水雾的发展背景 | 第10-11页 |
| ·细水雾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页 |
| ·细水雾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细水雾灭贮木场原木楞堆火的意义、内容、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2 贮木场原木楞堆燃烧的理论 | 第14-30页 |
| ·燃烧与火灾的分类 | 第14页 |
| ·燃烧的分类 | 第14页 |
| ·火灾的分类 | 第14页 |
| ·燃烧过程 | 第14-17页 |
| ·点火阶段 | 第15-16页 |
| ·燃烧阶段 | 第16-17页 |
| ·燃烧温度 | 第17-19页 |
| ·实际燃烧温度 | 第17-19页 |
| ·理论燃烧温度 | 第19页 |
| ·固体燃料燃烧计算 | 第19-22页 |
| ·固体燃料的发热量 | 第19-20页 |
| ·固体燃料所需理论空气量L_0与燃烧产物V_0 | 第20-21页 |
| ·可燃物实际燃烧所需空气量和燃烧产物量 | 第21页 |
| ·固体燃料燃烧产物成分和密度 | 第21-22页 |
| ·细水雾计算公式 | 第22-25页 |
| ·细水雾汽化吸热机理 | 第22-23页 |
| ·细水雾热辐射衰减机理 | 第23页 |
| ·细水雾与火焰的动量交换 | 第23页 |
| ·细水雾雾滴总的吸热量 | 第23-25页 |
| ·细水雾准稳态模型 | 第25-28页 |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5-2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细水雾作用下模拟原木楞堆的燃烧实验 | 第30-52页 |
| ·细水雾对模拟原木楞堆的室内燃烧研究 | 第30-44页 |
| ·基于耗氧原理的热释放速率 | 第30-36页 |
| ·实验系统与实验装置简介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案与步骤 | 第37-3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 ·细水雾对模拟原木楞堆燃烧烟气的研究 | 第44-51页 |
| ·国内外研究细水雾与烟气相互作用的进展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在风力影响下原木楞堆细水雾的飘散实验 | 第52-62页 |
| ·国内外对于细水雾的飘散测量的研究 | 第52页 |
| ·实验测量的方案与步骤 | 第52-5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5 原木楞堆火灾模拟 | 第62-75页 |
| ·ANSYS热分析简介 | 第62页 |
| ·ANSYS热分析基本理论 | 第62-65页 |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62页 |
| ·热分析有限元法 | 第62-64页 |
| ·热传递方式 | 第64-65页 |
| ·实验步骤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