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分布特征及夏季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与脱水机制的探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研究意义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6-10页 |
·对流层顶和平-对流层交换 | 第6-7页 |
·水汽的传输 | 第7-9页 |
·TTL卷云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3页 |
第二章 资料介绍和分析方法 | 第13-19页 |
·资料介绍 | 第13-15页 |
·MLS | 第13-15页 |
·OLR | 第15页 |
·分析方法 | 第15-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分布特征 | 第19-38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水汽的年平均分布 | 第20-25页 |
·水汽的季节分布 | 第25-31页 |
·水汽的纬向分布 | 第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夏季亚洲季风区UTLS区域脱水机制的讨论 | 第38-56页 |
·引言 | 第38页 |
·冰水含量的分布 | 第38-41页 |
·水物质总量的分布 | 第41-43页 |
·水汽含量与冰水含量的概率分布 | 第43-46页 |
·不同温度下水汽和冰水含量的关系 | 第46-49页 |
·水汽和温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亚洲季风区水汽的输送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第56-59页 |
·结论与创新 | 第56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