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

社区矫正主体的建构选择--以社区矫正性质的定性为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0. 导论第11-14页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1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3页
     ·研究的思路第11-12页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文献综述法第12页
       ·比较分析法第12-13页
       ·实证研究法第13页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第13-14页
     ·研究的内容第13页
     ·创新点第13-14页
1. 社区矫正的性质第14-27页
   ·国外对社区矫正性质的认定第15-18页
   ·国内对社区矫正性质的认识第18-22页
     ·试点工作中的社区矫正性质认识第19-20页
     ·四部委的认识第20页
     ·学术界对社区矫正性质的认识第20-22页
   ·社区矫正性质之我见第22-27页
     ·社区矫正性质的三个基本特性第22-24页
     ·社区矫正性质三个层次的含义第24-27页
2. 社区矫正性质与国家职能机构的关系第27-30页
   ·国家机关设置的职能性第27-28页
   ·社区矫正性质的权力属性第28页
   ·社区矫正性质的权力属性与国家职能机构的内在联系第28-30页
3. 我国官方社区矫正性质认定的不足第30-32页
4. 我国现行社区矫正主体的分类第32-36页
   ·权力主体与辅助主体第32-33页
   ·执法主体与执行主体第33-36页
5. 现行社区矫正主体建构的困境第36-39页
   ·执法主体的乏力第36-37页
   ·执行主体的疲惫第37-38页
   ·辅助主体的缺失第38-39页
6. 社区矫正主体建构与完善的选择之路第39-50页
   ·社区矫正的性质对主体建构的选择第39-43页
   ·我国社区矫正主体的建构与完善第43-50页
     ·建构与社区矫正性质相适应的主体第43-45页
     ·解决主体建构的立法障碍第45-46页
     ·强化辅助主体与权力主体间的关系第46-47页
     ·完善执行机构的设置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林木采伐监管的制度变革与实践困局--以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