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公众参与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环境权理论 | 第22-23页 |
·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难点及可行性创新 | 第25-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研究思路和难点 | 第25-27页 |
·可行性创新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概述 | 第28-36页 |
·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内涵 | 第28-30页 |
·水污染和水污染治理 | 第28页 |
·公众参与 | 第28-30页 |
·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 第30-32页 |
·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 第30页 |
·有利于提高公众保护水资源意识 | 第30-31页 |
·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水污染的行政效率 | 第31页 |
·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 第31-32页 |
·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基本情况 | 第32-36页 |
·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问题 | 第32-33页 |
·广州、昆明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饶平县黄冈河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实证分析 | 第36-60页 |
·黄冈河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调查 | 第36-49页 |
·黄冈河水污染治理的基本情况 | 第36-40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及整理分析 | 第40-49页 |
·黄冈河治理中公众参与面临的问题 | 第49-54页 |
·公众参与的意识不高,信息知情度欠缺 | 第49-51页 |
·公众参与的渠道不畅,致使意见被忽视 | 第51-52页 |
·公众参与的方式单一,参与治理决策水平低 | 第52-53页 |
·公众参与缺乏组织性,非政府环保组织影响有限 | 第53-54页 |
·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4-60页 |
·政府主导性强,公众依赖性大 | 第54-55页 |
·法律法规不健全,普及工作不到位 | 第55-57页 |
·公民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 第57-58页 |
·公众参与缺乏利益表达的渠道和平台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完善与发展 | 第60-72页 |
·加强教育,培养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意识 | 第60-61页 |
·重视环境教育,提升公众保护水资源的素养 | 第60-61页 |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公众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意识 | 第61页 |
·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权利 | 第61-63页 |
·大力推行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 第62-63页 |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实现公众的环境参与权利 | 第63页 |
·拓宽参与渠道,明确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途径 | 第63-65页 |
·健全水污染治理公共舆论机制 | 第64页 |
·构建电子政务沟通平台 | 第64-65页 |
·重视非政府环保组织发展,促进公众与政府的共同治理 | 第65-66页 |
·明确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功能定位 | 第65-66页 |
·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环保组织 | 第66页 |
·完善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增强政府回应性 | 第66-72页 |
·水污染治理公开制度 | 第67-68页 |
·水污染治理咨询制度 | 第68-69页 |
·水污染治理听证制度 | 第69-70页 |
·水污染治理监督制度 | 第70-71页 |
·水污染治理责任制度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一 “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广东省饶平县黄冈河治理为例”调查问卷 | 第78-80页 |
附录二 部分调研访谈内容记录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