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1、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2、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3、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4、研究创新之处以及不足 | 第14页 |
5、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8页 |
·基础理论 | 第14-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二、民营企业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第18-28页 |
1、中国早期“民营企业家”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及启示 | 第18-22页 |
·从防范背离到拥护赞同 | 第18-20页 |
·从拥护赞同到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 第20-21页 |
·启示 | 第21-22页 |
2、民营企业家学习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动机分析 | 第22-25页 |
·经济利益驱动 | 第23页 |
·自身安全的考虑 | 第23-24页 |
·社会地位提升的需求 | 第24-25页 |
·人生价值的实现 | 第25页 |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导民营企业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 第25-28页 |
·民营企业家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者 | 第25-26页 |
·民营企业家群体中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 第26页 |
·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收入 | 第26-28页 |
三、温州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表现及特征 | 第28-36页 |
1、温州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 第28-31页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此表示认同 | 第29页 |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相关理论表示认同20 | 第29-30页 |
·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上,大部分民营企业家能够认识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企业发展、企业经营和处理其他事务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 | 第30页 |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上,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认可并遵守现行法律制度,自觉践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义务 | 第30-31页 |
2、温州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表现 | 第31-33页 |
·创业致富,敢为人先 | 第31页 |
·积极党建,靠拢中央 | 第31-32页 |
·热心公益,造福社会 | 第32-33页 |
3、温州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特征 | 第33-36页 |
·认同率高,理解率低 | 第33-34页 |
·积极性有,掌握度低 | 第34页 |
·逐利性强,坚定性弱 | 第34-36页 |
四、推进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的问题 | 第36-44页 |
1、党和政府自身建设和宣传方面一些问题影响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 第36-39页 |
·党和政府自身建设的问题 | 第36-37页 |
·宣传方面的问题 | 第37-39页 |
2、理论工作者的问题影响民营企业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 第39-40页 |
·一些理论工作者自身立场不坚定、信仰不纯正 | 第39页 |
·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工作不够 | 第39-40页 |
·宣传普及工作不力,缺乏针对性和技巧性 | 第40页 |
3、企业家自身特质影响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认识 | 第40-44页 |
·企业家整体知识水平不够高 | 第40-41页 |
·企业家政治觉悟较低 | 第41-42页 |
·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亟需提升 | 第42-44页 |
五、推进民营企业家深入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 第44-50页 |
1、党和政府提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民营企业家中传播的重视 | 第44-47页 |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身示范 | 第44-45页 |
·做好宣传工作,以理服人 | 第45-46页 |
·做好引导工作,以德育人 | 第46-47页 |
2、理论工作者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理论宣传力度 | 第47-48页 |
·理论工作者要坚定信念、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把握与宣传水平 | 第47-48页 |
·理论工作者要面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在理论上创新,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给企业家答案 | 第48页 |
3、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民营企业家整体质素 | 第48-50页 |
·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 | 第48页 |
·拓宽民营企业家学习渠道 | 第48-49页 |
·推进民营企业家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