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投影仪技术概述 | 第12-14页 |
| ·投影仪应用概述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2 系统硬件平台与开发环境 | 第17-22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系统功能概述 | 第17页 |
| ·操作系统选择 | 第17-18页 |
| ·器件选型 | 第18-20页 |
| ·核心芯片选型 | 第18-20页 |
| ·外围芯片选型 | 第20页 |
| ·系统硬件整体框架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系统硬件单元电路设计 | 第22-43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TMS320VC5471的SRAM连接 | 第22-24页 |
| ·视频模块 | 第24-30页 |
| ·S1D13506芯片介绍 | 第24-26页 |
| ·S1D13506接口引脚功能 | 第26-28页 |
| ·S1D13506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 ·音频模块 | 第30-32页 |
| ·音频编解码芯片介绍 | 第30-31页 |
| ·音频编解码芯片与TMS320VC5471的硬件连接 | 第31-32页 |
| ·音频编解码芯片模拟接口的硬件连接 | 第32页 |
| ·网络模块 | 第32-36页 |
| ·网络模块芯片选型及电路设计 | 第32-35页 |
| ·网络模块原理图设计 | 第35-36页 |
| ·USB模块 | 第36-41页 |
| ·SL811HS的功能模块 | 第36-37页 |
| ·SL811HS的芯片引脚连接 | 第37-39页 |
| ·SL811HS的相关寄存器 | 第39-40页 |
| ·SL811HS单元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 ·电源模块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系统PCB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43-51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课题PCB板设计要点 | 第43-44页 |
| ·TMS320VC5471布线 | 第43页 |
| ·网络模块布线 | 第43-44页 |
| ·视频模块布线 | 第44页 |
| ·多层PCB板层叠结构 | 第44-45页 |
| ·多层PCB板布局和布线的特殊要求 | 第45-46页 |
| ·中间层设计 | 第46-47页 |
| ·内电层设计 | 第47-48页 |
| ·内电层设计相关设置 | 第47页 |
| ·内电层分割时基本原则 | 第47-48页 |
| ·系统硬件开发工具及调试 | 第48-50页 |
| ·硬件开发工具简介 | 第49页 |
| ·硬件调试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系统底层嵌入式软件开发 | 第51-71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uCLinux内核结构 | 第51-52页 |
| ·uC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52-55页 |
|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 第52页 |
| ·移植操作系统 | 第52-55页 |
| ·系统软件设计与程序加载 | 第55-64页 |
| ·DSP侧BootLoader编程 | 第56-60页 |
| ·ARM和DSP通信编程方法 | 第60-61页 |
| ·ARM侧BootLoader编程 | 第61-64页 |
| ·VC5471集成开发环境CCS | 第64-66页 |
| ·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设计 | 第66-70页 |
| ·液晶驱动 | 第66-67页 |
| ·TLV320AIC23驱动 | 第67-69页 |
| ·SL811HS驱动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总结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A | 第77-78页 |
| 附录B | 第78-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