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风险管理研究--以联付通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国家综合实力快速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 第12-13页 |
·互联网及银行卡快速普及,电子商务顺势而起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方法、目的和意义 | 第14-19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第三方支付概述 | 第19-33页 |
·第三方支付定义 | 第19-20页 |
·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特征 | 第20-21页 |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国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 第21页 |
·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类型及简介 | 第22-24页 |
·互联网支付 | 第22-23页 |
·预付卡 | 第23页 |
·银行卡收单 | 第23-24页 |
·我国的互联网支付发展现状 | 第24-32页 |
·监管政策环境 | 第24-26页 |
·现有市场规模及预期 | 第26-28页 |
·市场竞争格局 | 第28-31页 |
·主要应用领域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 第33-59页 |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33-40页 |
·风险的定义 | 第33-34页 |
·风险的分类 | 第34-35页 |
·风险的组成要素 | 第35-37页 |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第37-40页 |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识别 | 第40-50页 |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表现层次 | 第40-42页 |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识别 | 第42-50页 |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评价 | 第50-5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0-51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确定风险层级及权重 | 第51-55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风险分析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联付通互联网支付业务的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 第59-69页 |
·联付通概况 | 第59页 |
·联付通开拓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必要性及其优势 | 第59-62页 |
·必要性 | 第59-60页 |
·优势 | 第60-62页 |
·联付通互联网支付业务的风险实证分析 | 第62-68页 |
·确定主因素及每个主因素的二级指标 | 第63-64页 |
·建立评价集合 | 第64页 |
·风险评价要素权重的确定 | 第64-65页 |
·多级模糊评价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防范及规避 | 第69-73页 |
·外部控制 | 第69-70页 |
·标准化建设 | 第69页 |
·网络社会环境培育 | 第69-70页 |
·内部控制 | 第70-72页 |
·系统安全管理 | 第70页 |
·建立信用支撑体系 | 第70-71页 |
·完善用户认证机制 | 第71页 |
·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本文贡献 | 第74页 |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