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弦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二胡的定弦与弦式 | 第10-16页 |
第一节 二胡的定弦 | 第10-11页 |
一、托音二胡的定弦方法 | 第10页 |
二、主音二胡的定弦方法 | 第10页 |
三、陈振铎提出的定弦方法 | 第10-11页 |
四、孙文明所使用的定弦方法 | 第11页 |
五、其他定弦方法 | 第11页 |
第二节 二胡的弦式 | 第11-16页 |
第二章 二胡弦式与调式、调性的关系 | 第16-20页 |
第一节 二胡弦式与调式的关系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二胡弦式与调性的关系 | 第17页 |
第三节 不同弦式的组合方式 | 第17-20页 |
1、对比式弦式 | 第17-18页 |
2、再现式弦式 | 第18页 |
3、交替式弦式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二胡弦式在音乐风格及其人物形象中的运用 | 第20-28页 |
第一节 不同弦式在音乐风格中的运用 | 第20-22页 |
1、陕西地方风格主要弦式的运用 | 第20-21页 |
2、蒙古地方风格主要弦式的运用 | 第21-22页 |
3、江南地方风格的主要弦式的运用 | 第22页 |
4、其它地域风格的主要弦式的运用 | 第22页 |
第二节 不同弦式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运用 | 第22-28页 |
1、G调(sol、re)弦 | 第23页 |
2、C调(re、la)弦 | 第23-24页 |
3、降B调(mi、si)弦 | 第24-25页 |
4、D调(do、sol)弦 | 第25-26页 |
5、A调(fa、do)弦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32-36页 |
致谢 | 第36页 |